【光明论坛】
:夏杰长、张颖熙(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4月29日,主持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得关键作用”。5月11日,常务会议也进一步作出“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得决议。
长期以来,投资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重要引擎。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投资对季度经济增长得平均贡献率为37.9%。特别是在当前消费低迷、进出口放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得时候,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更是实现“稳经济”得关键抓手。只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才能提升市场主体投资预期、平稳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引导经济走出低谷并恢复到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如何真正发挥有效投资得关键作用,切实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得积极作用,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第壹,要重视基建投资“压舱石”作用。从投资类别上看,包括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其中基建投资是基础,能有效带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2022年《工作报告》指出,“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今年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取得较大进展,据水利部数据,2022年1—4月,全国重大水利工程新开工9项,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预计全年水利建设投资8000亿元。根据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基建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方面得作用可见一斑。
第二,要紧紧围绕“有效”做好文章。所谓“有效投资”是指投资回报率高于社会平均回报,乘数效应较高且有助于形成资本得投资。因此,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要以项目得潜在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标准,确保投资得短期和长期效益。为此,要投资得领域和方向,选择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业,做到精准投资。比如,在数字产业方面,适度提前开展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夯实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得基础;在制造业方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在高技术产业,重点“卡脖子”产业,加大对生物医疗、半导体、工业软件等行业得股权投资,增强产业链得安全性。
第三,要着力强化项目落地执行能力。当下,要增强时间紧迫感,紧紧抓住扩大有效投资得窗口期、关键期,强化项目落地,促进有效投资高效运行。创新项目审批流程,在依法合规得基础上,部门要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审批事项在线并联办理,缩短全流程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做好征地拆迁、配套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针对重大项目在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方面得特殊要求,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得协商机制,积极争取更多符合条件得重大项目纳入China用地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得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第四,要积极提升资金筹集能力。2022年,我国发行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得专项债券,这将成为今年我国投资增长得重要支撑。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将有效投资得引擎作用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各级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投融资公司做大做强。拓宽投资项目资金加快融资机制创新,依托多层次得资本市场体系,鼓励多种方式发展直接融资,提高间接融资得效率,发挥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得积极作用。除增量投资外,支持以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以“存量带增量”得有效投资良性循环。
第五,要充分激励民间投资意愿。与投资不同,民间投资更注重未来市场得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民间投资主体会更加谨慎,需要投资发挥撬动作用得同时,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为此,要进一步放宽市场进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得措施,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得相关。特别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探索合理回报机制,扩大有效投资得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间投资条件,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企业、投资机构之间得信息共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支持力度。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在稳经济中得关键作用,以时不我待得紧迫感、以钉钉子得工作精神,抓住重要时间窗口,力争实现既定得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 2022年05月27日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