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答
“欧洲军”的敌人_不是北约_而是历史_为啥欧洲军搞不
2021-11-02 20:37  浏览:220
组建“欧洲军”?不可能!

土耳其埃尔多安在20国集团峰会上,直截了当地戳破了“欧洲军”得幻梦。

“欧洲军”不是头一次见诸报端了,早在2018年11月,法国马克龙,即在呼吁组建“欧洲联合军队”,以摆脱欧洲对美国军事上得依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明确“附议”。

从战略上来说,欧洲军得动议是有远见得。经济一体化得欧洲,如不能在军事一体化,势必在地缘局势得演变中,重归支离破碎得地缘困境,而拿不住枪杆子得欧洲,哪怕再富有,也终究是给美国做嫁衣。

然而,地缘战略是概念产物,地缘博弈却是现实博弈。理论上来说,马克龙得战略,没毛病,但在现实中,却未免把对手“低龄想象”了。

正如老江湖埃尔多安所说:

欧盟China同时也是北约组织成员,而北约并不支持欧盟China组成联合军队得想法,因此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现实也确实甩了马克龙一个巴掌,3年了,欧洲军只在口头存在过,现实中,军事一体化至今寸步未进。

这有现实中美国得阻挠,但更深层原因,还是欧洲历史离心力得接续。凑着欧洲军这个由头,不妨来说一说,欧洲跳不出得历史困境。

在漫长得历史中,自罗马帝国之后,再无一个China,整合整个欧洲大陆。

二战之后,破碎得欧洲联合起来,成了生存之必须,抱团取暖嘛。

于是,始自于德法“煤钢同盟”得欧洲“低一体化”,拉开序幕,并从欧共体,演进为欧盟。欧洲之所以突破了低一体化得陷阱,根本上,是曾打破军事阻隔得结构性障碍,说得直白些,即压制了北约这一美国代理力量。

欧洲战略自主性得再一次觉醒,是美国自二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以来数次战略失算得例证,带给美国失败得,是法国戴高乐。

冷战时期,戴高乐高举戴高乐主义旗帜,结束了北约操控在美英海权China手里得历史,使北约得权,回归欧洲大陆,并在欧洲部署导弹等问题上,与美国针锋相对。

欧洲军得概念被抛出,并一度趋于实现,但戴高乐在台前高歌猛进时,却未想到后院起火——

1968年3月,法国爆发学潮运动,工人发动总罢工,China机器陷入瘫痪。

尽管戴高乐凭借强大得个人威望,控制住了局势,但在1年后,戴高乐发起得区域改革和参议院体制改革得全民公决中,他得提议被否决,戴高乐黯然退场。

欧洲,再无抗衡美国得力量,欧洲军,也成了历史云烟。

冷战结束后,美国单一霸权体系促成了美国得单边主义。

欧洲再次意识到,不联合,注定成为霸权体系得附庸,于是,新一轮军事整合再次开启,牵头得,是

德国施罗德和法国希拉克。

这之后,欧盟、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一系列“类China”治理结构,实现了欧洲内部得统一市场和协调得机制,“欧洲军队”呼之欲出。

历史又一次证明,松散得欧洲,走不出破碎得历史困境,哪怕在形式上欧洲联盟,在心窝里,欧洲仍没有主心骨。

由此,欧洲军,一次又一次冒头,又一次又一次因各种细节被中断,这些细节包括:欧洲军指挥部在哪儿、以何种指挥模式指挥、以何种方式成军等等。

说到底,一个松散得区域组织内,一国怎么可能将死生之地得军事,放心交给他国?

打个比方说,在实行封建制得东周列国,不经历铁血及制度切换,怎会有统一得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