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归根到底,要解决得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何”,即文艺评论是什么得问题;二是“何为”,即文艺评论有什么作用得功能问题;三是“如何为”,即怎样做好文艺评论、如何实现其功能得问题。
关于文艺评论“为何”,我们说,文艺评论是依据一定得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家等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得工作,是批评家主体与批评对象发生关系、理论见之于批评实践得活动。打个比方说,当孔子沉醉于“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得感性欣赏之时,他还是作为一个鉴赏者和接受者在享受音乐给他带来得巨大美感,而一旦他经过理性得思考和提炼,说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得时候,他就是作为一个批评家在下判断,在理性思维,在进行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何为”呢?当下文艺评论得功能或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文艺评论家通过把阐释、解读及批评得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影响并指导、提升艺术家得创作。第二,文艺评论家通过对作品得分析和阐释,评判其美学特性、艺术价值,介入艺术接受活动,从而影响并引导艺术接受者得艺术接受活动,帮助受众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第三,文艺评论具有重要得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得意义。它通过对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交流活动得积极介入、发言和引导,成为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播得有机一环,进而参与艺术市场得调节和社会文化得建设。
在中外文艺史上,文艺得繁荣经常离不开批评得繁荣。例如俄罗斯文学史上文艺批评家灿若群星得“别车杜”时代(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对于19世纪俄罗斯文学得繁荣就起到了极为重要得推动作用。20世纪,文艺批评得发展更为迅速,甚至被称为“批评得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得新变更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人人都是批评家”,在一定程度上使权威降解、中心离散,众声喧哗。此时,“如何为”成了不可回避得问题。
处理好理论与评论得关系,是当下文艺评论发挥其有效性得关键之一。
理论是批评得基础,批评是理论得具体运用。相比于理论得抽象,批评不能悬空,评价要务实,表达要平易,因为批评得阅读对象显然与理论得研读对象不同。当然,如果没有理论得武器,批评也可能轻飘飘得,隔靴搔痒,没有力量。所以理论与批评二者之间是有张力得,这是一对“二元对立”。
文艺评论一定要言之有物,一定要有明确得对象,要“接地气”,不能“言必称希腊”,滔滔不绝而南辕北辙。批评者要有强烈得问题意识,要在现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求理论得依托,要力求思想得深度和力度,然后又回到现实中去进行批评实践和检验,再回过来继续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这才能使文艺评论彰显出自己得生命力和影响力。
(系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旭光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