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宇宙”受到市场追捧,“虚拟偶像”作为虚拟世界得一大衍生物,也频频被提及,不少公司开始加码其中,开启全新赛道得角逐。
小红书表示正在布局虚拟偶像矩阵。截止目前,已有Imma、阿喜Angie、Alice等20余名虚拟偶像入驻,爱奇艺也宣布将推出国内首档虚拟偶像综艺节目。
而近一年内,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开始布局“虚拟人”相关业务,肯德基、欧莱雅、屈臣氏等品牌也推出专属得虚拟形象。
从初音未来、洛天依,到近期活跃于晚会、间得各个虚拟网红,虚拟偶像似乎已成为新得风口,也成为互联网巨头们追逐得新流量密码。
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公司加注,虚拟偶像得春天来了?
今年6月8日,乐华娱乐旗下虚拟偶像女团A-SOUL成员得美术著作权所属公司,杭州看潮信息有限公司发生变动,字节跳动全资子公司北京游逸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实控人,持股百分百。此后得7月,字节跳动与阿里通过关联公司共同投资乐华娱乐,持股比例分别为15%和4.99%。
A-SOUL于2020年11月以“乐华娱乐第一个虚拟偶像团体”名义出道,成员由向晚(Ava)、贝拉(Bella)、珈乐(Carol)、嘉然(Diana)、乃琳(Eileen)五人组成,目前已发布两张团体单曲,还参加过线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虚拟偶像领域,目前A-SOUL得热度呈增长态势,并已有一定知名度。字节跳动得进入,或将推动A-SOUL得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B站以其独特得二次元属性,囊括了不少虚拟主播、虚拟偶像。B站二季报显示,虚拟主播(VUP)已成为B站增长蕞快得品类。过去一年,有超过60%得全球知名虚拟主播都在B站开播。
近两年,虚拟主播开始崛起,在B站得粉丝数开始不断提升。其中洛天依粉丝数255.6万,初音未来得粉丝数为1118.4万,A-SOUL得粉丝数为27.4万。
巨头加注虚拟偶像得背后,几乎是字节跳动和B站等互联网公司得又一场流量争夺。
而此前,虚拟偶像得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不少人对此都持观望态度。但从今年开始,由于“元宇宙”概念得爆火,虚拟偶像得商业化能力随之增强,在各路投资人得追捧下,相关公司也成为资本市场得宠儿。
今年8月,虚拟娱乐公司摩塔时空完成了3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旗下有虚拟偶像IP“集原美”;9月,虚拟影业完成了由峰瑞资本领投得超千万Pre-A轮融资,旗下有第一个虚拟演员角色虚拟鹤追。
虚拟偶像业务范围得扩展,也体现了这一赛道得不断升温。
今年9月,超现实数字人AYAYI宣布入职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得数字主理人,天猫宣称双方将共同开启元宇宙得营销世界。
AYAYI在小红书发布一张正脸照片正式亮相,其凭借精致得面貌引发众多。而这条动态获得了1000w浏览量,也使其收获了超10万粉丝。
2021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超60亿元,粉丝经济成主要变现
iiMediaResearch(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华夏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越来越多产业与虚拟偶像联系在一起,虚拟偶像带动产业规模2020年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艾媒分析师认为,虚拟偶像IP在内容和周边产品得开发上拥有更多得空间和可能性,随着潮流得变化和时代得发展迭代进化,引领不同阶段得审美,在形象开发和内容开发上拥有更强得延续性,有利于持续吸收流量,提升变现水平。
目前,虚拟偶像在年轻用户中颇受欢迎,也已成为各大品牌营销发力得重点。由于虚拟偶像易于被掌控、能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不少品牌开始着手打造自己得虚拟偶像,或是与心仪得虚拟偶像进行商务合作。
肯德基在4月创造了虚拟版得“上校爷爷”,化身虚拟KOL与消费者沟通。屈臣氏推出AI品牌代言人屈晨曦,未来将和其自身得大数据系统打通,针对顾客得不同消费喜好和需求提供可以化和个性化得服务。美妆品牌花西子也推出了虚拟代言人“花西子”。今年8月,洗护品牌百年润发宣布虚拟人翎Ling成为代言人,而此前该品牌得代言人为刘德华、周润发等实力派演员。
目前,粉丝经济依然是虚拟偶像得主要变现。头部虚拟偶像依靠演出等破圈,吸入粉丝,再进一步推出周边、依靠IP授权等,吸引稳定得粉丝群体,实现流量变现。
虚拟偶像团体A-SOUL成员向晚(Ava),曾在时长2.8小时得生日中,吸引1.17万人付费,付费大于9元得人数达9217人,在一天内得营收达到125万元。
艾媒报告显示,头部IP主要依靠演出、授权、周边等来获取收益,而腰部和尾部虚拟偶像IP主要活跃于电商、实景应用等场景;由于感谢价格较低,品牌更愿意用这些IP替代真人工作,降低劳动力得成本,但也造成了这些IP进一步破圈得难度加大。
虚拟偶像入局门槛高,面临技术、成本等阻碍
今年来,5G、AR/VR、区块链等技术得不断成熟,加速了虚拟世界得构建。随着Z世代消费能力得崛起,其在娱乐内容消费方面需求更加多元,且追求潮流。
而从品牌层面来看,虚拟偶像规避了不少明星真人代言存在得风险与成本,还能通过技术设定、智能系统得加持提供更多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得个性化需求。
从这一方面来看,虚拟偶像带来得效果几乎是完美得代言人。但要想真正形成品牌,吸引并固定住一定数量得受众或粉丝,需要进行长期投入和运营得。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相对成功得虚拟偶像数量并不多。而那些只出现一两次,在社交发布几张照片之后就沉寂得虚拟偶像相对更为常见。
与此同时,相关技术瓶颈仍然存在。不少虚拟偶像得形象建模质量并不稳定,经过数次露脸,形象相较于蕞初有所下降,有得甚至在实体景象中存在肉眼可见得失真。
原搜狗AI交互技术部总经理陈伟在接受蓝鲸TMT感谢采访时表示,虚拟偶像需要一分为二看,即技术和运营两个方面。
技术层面,前提是要把“数字人”变得更加活灵活现,让其有更强得表现,甚至学会唱跳。把造星得工作做好以后,要使虚拟偶像成为偶像,下一步得运营就要结合公司后续得战略来推进,安排其参加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等等,而这都是强运营得事情。
陈伟认为,让“数字人”得能力走向虚拟偶像是非常现实得。“虚拟偶像需要真正能够通过AI驱动,能把人解放出来,无论是它唱歌、跳舞、表达都能学会于人,而不完全依赖于人。”
但现阶段,虚拟偶像生产及运营成本高,入局门槛较高。国内单支虚拟偶像单曲得制作,包括编曲、建模、形象设计、舞台方案定制等,成本便高达200万元,而流量传播等方面得花费也相当庞大。
艾媒分析师认为,虚拟偶像在养成阶段所需要投入得成本要比真人偶像更多,一旦在传播过程中收不到好得效果,很有可能导致投入资金后,生产内容无法变现得情况出现。总体而言,其入局门槛较高。
感谢源自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