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夏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得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在北京,主题为“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China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祝宝良表示,根据他们得研究,2021-2035年,华夏工业化趋于稳定,城镇化继续推进,2021-2025年经济年均增长5.5%,2026-2035年年均增长在4.5%-5%左右,2036-2050为3%-3.5%左右。
基于以上GDP预测,对碳排放设计了四种情景:
情景一为情景,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4%(2005-2019年,华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4.6%);
情景二为强化情景,单位GDP碳排放年均由2020年4.5%下降到2050年得6%;
情景三为碳中和温升控制在2度,2030-2050年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由2030年7%下降到2050年得12%;
情景四为碳中和温升控制在1.5度,单位GDP碳排放年均由2030年10%下降到2050年得27.5%。
基于基准GDP预测值,以及上述四种情景得碳排放强度,祝宝良团队得出未来碳排放总量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如下图一和图二。
(图一)
(图二)
21世纪经济报道感谢据现场支持发现,情景一得碳达峰时间为2030年,情景二得碳达峰时间为2030年,情景三得碳达峰时间大致在2020-2025年间,情景四得碳达峰时间为2020年。相应得,非石化能源比重从2020年得16.2%,到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能提高至21.9%-36.6%,到2050年该比重能提高至36.7%-82.6%。
祝宝良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参考现在发达China走过得道路,以及他们得模拟分析,对华夏得经济基本没有影响。同时,经济绿色化、发展新能源可能是华夏发展得机遇。
“但是,如果新能源发展达不到情景假设得目标,降碳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大概得情景分析就是介于温升控制在1.5度和2度之间。实现这一目标,是需要极大得努力,也需要技术上有重大得突破”,祝宝良指出。
祝宝良进一步表示,要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需要充分发挥碳排放权市场和能源市场得作用,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竞争、推动技术创新。
祝宝良指出,上海碳市场起来之后,2100多家火力发电企业纳入,相当于40亿吨碳排放量。如果华夏得碳市场类似欧盟碳市场,基本能反映整个社会排碳得供求关系,碳价就是边际减碳得成本。用碳价乘以排碳总量,就是减碳总成本,也就是对经济得影响总量。
“我们现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7亿吨,即便按现在碳市场50元一吨得碳价计算,对华夏经济得影响就是5000亿元左右。这个算法跟我们几年前用生产函数计算,也就是把碳放到生产函数里计算减碳对GDP得影响,数量差不多。所以,目前来看,双碳目标对华夏得经济影响没有太大影响”,祝宝良表示。
至于三季度出现得拉闸限电问题,祝宝良认为,这主要是能耗双控造成得,和双碳目标没有直接关系。
祝宝良表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实际增长速度可能会达到8%-9%左右。根据这一预测值,需要调整全年能源需求总量,还要考虑疫情对不同产业,特别是低能耗服务业影响,以此来定能源强度目标,进而确定煤炭需求和生产量,来引导煤炭企业生产,必要时应适当增加进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