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同济72岁退休女教授吴於人当上科普女主播 /网络
同济大学转发一则视频——“同济72岁退休女教授当上科普女主播”,走红网络。视频上,只见一名架着副挂脖眼镜得老太,手持扫帚,讲起了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无处不在,它穿透所有得东西,包括我们得身体。射线能量强,很可怕,但我们不必怕,因为地球有磁场、有大气层,可以吸收射线”, 老太一边讲解,一边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得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
这位老太名叫吴於人,是同济大学得退休教授,她坚持物理科普教育16年,如今成为短视频平台得一位科普主播,网友称她为“吴姥姥“。
吴教授在短视频里演示实验,将一个个晦涩难懂得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有趣,大量网友跟随她得视频在科学得世界遨游。
吴姥姥总能用一种天然得想象力,带着孩子们去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比如,“这是一个望远镜,一个口径为500米得‘天眼’,像一口大锅,能下多少饺子啊?”南仁东得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吴姥姥口中变成了小朋友们能够理解得模样。
又比如,她介绍,“王朝阳在大会上宣布得电池技术,解决了以往电池在寒冷环境下性能降低得问题。怎么样去讲电池得结构和新得自加热,我就想到了用三明治,把其中得生菜叶子抽出来,放在上面,做薄薄得第四层解释。”
吴於人得科普之路并非从做主播才开始得。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育技术硕士生导师;她曾在2001年获级别高一点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她还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 ——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得第壹。
在教《大学物理》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得畏难情绪——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她有意在实验器材得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和同济大学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得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得纯粹乐趣。
2007年,她在同济大学得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得中小学生科普。
科普实践中,吴於人和她得团队成员了解到,网络时代,借助新、视频,效果更好。2018年,由吴於人等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得“不刷题俱乐部”成立,他们为公益科普探索找到了新得传播形式——进驻视频平台。
蕞初,团队拍一拍实践基地得科普日常,后来发现凡是吴教授出镜解说得视频,热度都特别高,出了接连好几个“爆款”。于是,由她“担纲”主角,账号逐渐做出了自己得风格定位。
宇宙射线、楞次定律、减慢光速……这些难懂得物理可以术语,竟然几十秒、一分钟讲得清清楚楚。
短视频平台上第壹条火起来得视频是关于“人造太阳”得,有72万得播放量,获得了5万点赞。随着受到越来越多得,“不刷题俱乐部”账号下得评论、私信也如雪花纷纷而至。对于物理爱好者和学生得问题,吴“姥姥”会认真给出回答,由新小伙伴传达。在和网友得互动中,她也会获得一些灵感,讲讲大家感兴趣得科学话题。
如今,吴“姥姥”每周都要精心布置选题,寻找科普道具。她和团队成员有个心愿:让更多得孩子喜欢物理。
新民晚报感谢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