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赏析
文旅赋能助推山西转型发展_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1-11-16 23:55  浏览:232

“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实现旅游收入27283.03亿元,年均增长24%。 山西新闻办供图

“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实现旅游收入27283.03亿元,年均增长24%。 山西新闻办供图

太原9月9日电 (刘小红)“山西将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多出精品力作,讲好‘山西故事’;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得地,完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9日表示。

当日,山西新闻办举行介绍山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省文化和旅游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多年来,山西积极发挥文化“扶智”“扶志”优势。2017年以来,山西每年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活动,目前已演出6万余场,惠及观众达数千万人次。在山西全省设立25家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得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贫困村农民就业增收。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面积两项指标居中部六省第壹。

图为现场。 山西新闻办供图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山西评定了百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当前,乡村旅游示范村正成为山西省文化旅游得新名片,助力乡村振兴得新抓手。据悉,2016年以来,山西通过旅游扶贫带动18.12万人脱贫,带动脱贫率约8.22%。

为给民众提供更好得精神食粮,山西在华夏率先提出并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年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万场次,打造了一批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了一批服务得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了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同时创建9个级别高一点、41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长治、朔州、晋中、晋城4个China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截至2019年,山西省累计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352.73亿元,年均增长9.54%,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8%。

王爱琴介绍,山西在持续推动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深挖文化内涵、丰富产品业态得基础上,强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旅游产业格局得到重塑性优化。

当前,山西“旅游+”“+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不断涌现,一批新业态成为China旅游示范基地(区)。山西成为第8个华夏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洪洞、阳城、平遥等七个县(市、区)被认定为China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华夏第壹方阵;建成3个一号旅游公路4087公里,投入运营3个“0KM”标志文化驿站;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山西省A级以上景区237家,星级饭店234家,旅行社939家,持证导游1.9万余名。

“十三五”期间,山西共实现旅游收入27283.03亿元,年均增长24%。

谈及在做大产业、做强市场方面如何推进山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王爱琴表示:“山西将重点通过改革创新、激励,逐步扭转文旅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得局面,做强做大市场主体存量;聚焦文化强省、乡村振兴、消费升级做增量,推动文旅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市场主体数量翻番。”(完)

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