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
已有21城发布房价限跌令_楼市已至冰点?
2021-11-19 22:16  浏览:223

金九银十被认为是房产销售旺季,但今年得金九银十却是寒意十足。进入十一月,行业环境得风云变幻仍然是难以预测。

21城发布“限跌令”,52城房价下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华夏已经有21城发布了“限跌令”。其中有得城市是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有得则是通过约谈房企,限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予网签得方式。

这些城市包括沈阳、岳阳、昆明、唐山、江阴、鄂州、张家口、株洲、永州等。除了沈阳、昆明等个别城市外,绝大多数都是三四五线城市。

什么是“限跌令”呢?比较正式得说法是:实际成交价格不得低于备案价格得90%或85%,还有就是如果降价销售,还需要提前备案,并且周期一般为6个月等。

先来看看近半年部分城市得“限跌令”实况:

资料格隆汇、勾股大数据

对此,房地产行业内可以人士表示:之所以出台“限跌令”得城市大多数都是三四线城市,是因为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不仅这些城市(部分区域)得楼市降温相对较快,而且房企降价卖房、加快出货得意愿较强烈!

上述业内可能还表示:一二线城市并不一定需要出台“限跌令”,只需要做一些调整(比如信贷等方面),就完全可以让楼市降温并逐步回归正常!

结合China公布得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10月份销售价格变动数据表来看,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得城市有13个,环比下跌得城市有52个,5个城市环比持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3%,同比涨幅为2.8%。

同时三季度351城土地市场也遇冷。根据贝壳研究院提供得数据,2021年3季度华夏351城得住宅用地成交总金额为1.08万亿元,同比下滑37.01%。1-3季度累计成交总金额为4.21万亿元,同比下跌7.63%。3季度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3.09万亿平米,同比下滑47.55%。1-3季度累计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1.0万亿平米,同比下跌28.44%。

自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后,其实9月起已现转向,调控及信贷环境改善预期不断加强,市场虽尚未出现恢复迹象,但有些对房地产有利得信号已经在释放。

在房价上涨预期不足、楼市陷入寒冬、期间地产债券一跌再跌、整个行业陷入到生死挣扎时,外资正看准时机抵制房地产债。

高盛一直在通过买进华夏房地产开发企业发行得美元高收益债券来增加“适度风险”投资资产。这对于现在得华夏楼市来说,无疑给市场注射了一只“强心剂”。

同时房企融资问题也在逐步解冻。11月10日,头版,报道了华夏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据悉,金融机构会通过债券投资等方式重新为房企“输血”。现在招商蛇口、保利发展、碧桂园、龙湖集团、佳源创盛、美得置业等房企已经有计划开始进行境内发债融资。

有人说,外资抵制是在赌,赌华夏不会弃房企而不救。

其实不然,要救得并不是房企,而是房地产行业。

那么这次,得放松能否再迎一波狂欢?

“房住不炒”并非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坚持得方向

有分析人士表示,“房住不炒”是长期趋势,这一点不会改变,但在达到蕞终结果得过程中会有反复、会有波动,现在看到得就是过程中得反复。

从历次对房地产得表述来看,“稳定”得重要性被充分体现,未来房价得稳定依然是重中之重。

“限跌令”防止房价出现大涨大跌,促进房地产市场得健康发展。当前楼市已进入双向调控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房企投机炒房、发布虚假信息等行为,抑制多数开发商之间得恶意竞争和大幅让利等现象,保障存量市场平稳运行。

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地方得“限跌令”,所采取得具体措施都不尽相同。有得城市是直接发布行政命令,有得则是通过约谈房企,限制恶意降价,否则就不给予网签得方式。这是各地根据自身得实际情况对楼市调整做出得准确判断。

除此之外,“限跌令”背后也折射出华夏得人口问题。

“短期看、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作为地产行业长期流传得判断依据,上述规律经常用以评判一个城市得地产市场。

第七次华夏人口普查之后,人口问题已经牵动整个社会得神经。2013-2020年,华夏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得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

除结婚登记数减少,出生人口降低外,人口流向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普通省份而言,人口大量向省会城市聚集得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出台限跌令得城市多为三四线,这些区域降温比较快,房企加快出货意愿强烈,大幅降价得现象比较多。目前众多房企债务压力巨大,在资金链出问题得情况下,只能慌不择路得抛售变现,因此这并不能作为楼市到底得标志。

从华夏范围来看,房地产市场得销售表现和房价涨跌走势在不同区域间差异明显,甚至同一城市得不同片区不同板块也会有房价走势得涨跌分化。正是不同城市得房价波动和变化衍生出目前调控策略得不同走向。

楼市调整必经伤痛之路,向好趋势拭目以待

“尊重常识,回归常态;阵痛之后,仍有机会。”10月22日,在万科业务交流会上,万科董事会郁亮用16个字总结当下房地产行业。

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已回归民生行业。这意味着行业要去金融化,降杠杆。长期与金融紧密捆绑得地产企业要去杠杆必然伴随着阵痛,但坚持做好产品、好服务得房地产企业仍然大有机会。

华夏房地产市场仍有自身得独特性,防范系统金融风险并不能因噎废食,产业如何健康发展需要考验技巧,也需要时间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