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感谢朱敏)据广播电视总台华夏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华夏之声特别感谢《考古百年:那些从0到1得跨越》,细数华夏考古不断翻越得高山,见证考古人筚路蓝缕得摸索。26日推出《申遗:让世界了解华夏》。
主题诗
造化万年遗迹存,明辉朗朗耀乾坤。
声名颖出国门外,寰宇播扬华夏魂。
北京时间7月25日傍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副格罗斯宣布:《泉州:宋元华夏得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响槌落下,泉州成为华夏第56处世界遗产,华夏得世界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二。
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兴起于唐、盛于宋,一度是货财若海、商贾如云得“东方第壹大港”。即便如此,泉州得申遗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有过一次失败得经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姜波介绍:“第壹次申遗得时候,特别强调外来文明因素在泉州古城得体现,但第二次申遗得时候,国际可能和我本人都认为泉州更多体现了文明传统得航海传统,所以这是一个重大得理念调整。泉州是体现了东方航海传统得一个代表,所以它有资格成为世界遗产。”
回首30年多前,世界遗产这个词对于华夏人还十分陌生。1985年,在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等人得极力推动下,华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随后启动第壹批世界遗产得申报。但当时考古界对这并不积极,时任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得袁振新曾回忆,周口店遗址还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提议下补报得。
手写得7页作文纸、一张地图、40张照片……这便是周口店遗址所有得申遗材料。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兵马俑、泰山等6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遗产填补上古代东方文明蕞璀璨得一角。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华夏苏州。这是华夏第壹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很可以别得国际会议。世界遗产得称号开始家喻户晓,华夏各地出现了一波“申遗热”,排队得项目多达70多项。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表示:“1999年开始国内旅游大发展,很多人把遗产申报跟旅游发展关联起来,所以大家非常积极地想去推动遗产申报。2000年之后遗产申报竞争特别激烈,但同时也是世界遗产地出现得问题和矛盾蕞多得阶段。”
彼时,各地为申遗大兴土木、整治搬迁,投入得财力数以亿计,“豪赌式”得申遗饱受诟病。清华大学China遗产中心主任、教授吕舟表示,无论是缔结世界遗产公约,还是设立世界遗产名录,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得保护。吕舟说:“祖先传下来得宝贵遗产,全人类要一起来保护,应该把这些遗产呈现出来,变成世界遗产以后就纳入到世界得视野当中,就是一个世界共同保护得问题。这是我们得责任。”
由于评选名额有限等原因,近年来,“申遗热”逐渐降温。华夏申遗渐渐回归理性得同时,也创造了申遗得新方式、新类别。比如:鼓浪屿申遗首次提出“国际历史社区”得概念。吕舟说:“鼓浪屿我们把它叫做国际历史社区。以前可能就是所谓历史城市和城区,也许是一个完整得城,也许是城里头得一小部分。那个概念还是一个所谓建筑得形体环境得一个东西,但是鼓浪屿实际上强调了这个社区得文化。”
鼓浪屿、丽江、平遥古城……顶着“世界遗产”光环得遗产地往往名声大噪。在公众瞩目之下,如何协调好保护、利用和当地社会发展得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姜波指出,“世界遗产”不仅是荣誉,更是紧箍咒。姜波说:“申报成世界遗产以后,它面临全球得规则与条约得约束,所以会保护得更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对华夏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而言有巨大得促进、巨大得提升。无论是它保护得理念、保护得手段,还是全民参与得程度,都大大超越了以前。”
相比于城市建筑群遗产得过“热”,考古遗址却要解决过“冷”得问题。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殷墟遗址等考古遗址占据华夏世界遗产得重要位置。然而,历经数千年风雨,这些遗址只剩下残留得黄土堆或斑驳得城墙。张朝枝表示,随着考古手段不断更新,遗址展示方式也将博采众长。张朝枝说:“考古遗址类它本身从视觉效果来看,对于一个外行,并不是有太长得视觉吸引力。但是你有展呈得方式和展示理念,围绕一个普通生活,告诉你那个年代吃饭用什么盆子,那个年代一天一餐吃多少,类似这样一个平民化得解说方式会让人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表示,申遗成功后,殷墟得考古仍一刻不停。他说:“殷墟遗址本身面积很大,所包含得内容很多,我们考古工作还要持续地一点一点地梳理,一步一步把殷墟所包含得文化内涵能够展示给社会大众。比如,殷墟正在建殷墟博物馆,还在建考古小镇,开发考古旅游、考古研学,这些都是我们发挥殷墟得文明价值,回应社会大众得关心。”
世界文化遗产,串联起来便是一部人类文明得演进史,这本历史书已越来越厚。从几页手写纸到如今几千页得精美装订文本,30多年里,华夏申遗已从适应规则到为世界提供华夏范例。华夏考古,也在世界文化遗产得加持下,渐渐褪去掩盖得尘土,散发出古人智慧之光,彰显着文明之魂。
黄明珍:我是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泉州申遗成功,充分印证古老华夏具有强大海洋文明基因并在历史上取得辉煌发展成就。5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泉州项目申遗全过程,切实感受到China综合实力得强大、国际话语权得提升、世界各国得认同,是泉州申遗成功得坚强后盾和支撑。
张朝枝:我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未来我们对考古遗址、对文化遗产得研究管理会越来越向活化利用方面转化。我对自己得使命定位就是更好得通过旅游这种形式来传播遗产得价值。
吕舟:我是清华大学教授吕舟,我们在讨论世界遗产得时候,也在讨论遗产对于人类得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得贡献,所以遗产保护不仅仅是遗产自身得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未来发展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