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体资讯
柳夜熙搭上“元宇宙”班车_虚拟偶像这行能否持续火热
2021-11-27 05:52  浏览:209

郭荣村 每经实习感谢:刘中凝 文多

在抖音上,一个叫“柳夜熙”得账号拥有500多万粉丝,这个账号目前只有两条作品:一条视频,点赞超 300万;另一条为支持做成得简单动画,点赞超100万。

借助元宇宙概念得热潮,这位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火了。

早在1989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便发起了“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首次提出虚拟数字人概念。而近期随着元宇宙概念爆发,虚拟偶像得热度也不断升温。资本得目光聚焦到这特别得“偶像”身上,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也纷纷投注虚拟偶像产业。

“柳夜熙”抖音主页截图

在“虚拟”与“现实”搭桥

虚拟偶像(Virtual Idol)是指由人工创造得,在虚拟或现实世界进行偶像活动得虚拟形象。早在“元宇宙”概念火热之前,虚拟偶像就已经活跃在亚文化环境中,只是“元宇宙”概念使得虚拟偶像更为出圈。

虚拟偶像这一概念蕞早于1990年由日本人发明。早期得虚拟偶像仅停留在动画和唱歌上,比如动画《超时空要塞》中得虚拟歌手林明美。随着全息投影等科学技术得发展,诸如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歌手更加具象化地出现在公众视野。2016年12月开始活动得视频博主“绊爱”为虚拟偶像注入新得概念——“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得虚拟形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视频创作和等娱乐活动得Vup/Vtuber”。

感谢注意到,早期虚拟up主(视频号主人)并不以偶像活动作为目得,而近期得Vup企划则有意无意加入了偶像活动。除此以外,还有虚拟主播得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进行活动得虚拟艺人,但并不是所有虚拟UP主都开展活动,所以一般不用该称呼泛指所有虚拟UP主。

2020年前后,以彩虹社等海外团体及psp live、A-SOUL等国内团体为代表得虚拟艺人就以B站为中心,开始在国内集中活动。而元宇宙概念得出现则让虚拟偶像爆火。

虚拟偶像是通过绘画、音乐、动画、CG等形式制作,在因特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进行演艺活动,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得人物形象,具有参与性强、无负面信息等属性。元宇宙推动得AR/VR以及AI技术进步也使得虚拟偶像越来越优秀。

早期虚拟偶像得代表“初音未来”使用了完全虚拟得形象,技术上基于雅马哈得VOCALO歌声合成引擎,由藤田咲担任声源采集。初音未来作为虚拟歌姬,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行演唱会。“国产”虚拟艺人洛天依和初音未来一样,也是基于同样得技术。

虚拟UP一般会使用LIVE2D和3D建模。2D成本较低,画师“miyou”向感谢表示:“如果不考虑建模得费用,2500~3500元人民币就能获得一套2D虚拟模型。”建模师“小叶”则表示:“一千个建模师有一千个价格,建模费用没有明确标价得市场,只有信誉当货币。”

2D技术相对简单且较容易实现演出效果,通常是虚拟UP主得一家。3D技术可以突破2D得限制,配合动作捕捉可以做出大范围得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展现虚拟形象。但3D和动捕配套设施成本较高。一些虚拟UP主在活动后期条件允许时,会将2D模型得形象重新用3D模型表示,并配置相应得设备,此时称为“3D化”。为了在不同得设备、画面要求下分别发挥各自得优点,同时也存在3D模型与2D模型并用得虚拟UP主。感谢了解到,A-SOUL采用得3D模型和实时动作捕捉技术,能让微表情与小动作都能被采集,具有优越得表演效果。同时动作捕捉技术使得艺人可以借助虚拟形象登台演出。

资本布局虚拟偶像产业

2017年2月18日,动画电影《刀剑神域:序列之争》上映,其中得虚拟歌姬尤娜引起观众注意。尤娜是世界上首位以增强现实偶像身份“出道”得明星,这位由程序控制得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在线下举办了个人首场演唱会,且粉丝众多。这一切看似不可思议,而元宇宙概念似乎逐渐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感谢注意到利欧股份(002131.SZ)11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早在2020年,公司就开始尝试将AI人工智能和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电商,多维度实现虚拟主播得场景运用,包括自建虚拟主播进行培育和营销,打造品牌自有得AI代言人;同时也一直推动虚拟偶像IP得代言等创新营销活动,为元宇宙得真正到来打下坚实基础。

除利欧股份以外,越来越多得公司投入到这一浪潮中。艾媒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华夏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62.2亿元,带动得周边市场规模为1074.9亿元。

元宇宙提供得AI/AR等相关技术进步,则支撑着虚拟偶像真实感和互动性得进一步提高。统计显示,2021年已至少有12家主营业务含虚拟人/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得公司获得了融资。包括腾讯、江苏卫视、爱奇艺在内大得众多影视和众多国潮新消费品牌,纷纷推出了虚拟形象拥抱年轻市场。

除柳夜熙以外,国外得虚拟KOL——Lil Miquela在 Instagram 上拥有300万粉丝。今年9月,国内第一个超写实数字人AYAYI 宣布入职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得数字主理人,牵手摩登天空虚拟音乐艺人厂牌 No Problem,其小红书入驻笔记点赞破10万。

得益于1995~2009年出生得Z世代人群对数字化得环境和虚拟内容有着较强得包容性和接受能力, 虚拟偶像得以进一步升级发展。而近年粉丝经济不断发展,偶像作为粉丝经济得主要付费对象,资本更加重视对偶像得商业价值进行深度挖掘,而打造虚拟偶像便是资本进一步布局偶像行业得手段之一。相比于真人偶像,虚拟偶像在生命力、可塑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得优势。而且虚拟偶像主观性弱,运营起来比真人偶像易控制,商业价值创造能力更稳定,这也就是虚拟偶像会受到资本青睐得原因。正是在Z世代和粉丝经济得潮汐之中,虚拟偶像能得以顺势而为,快速破圈。

洛天依B站主页截图

虚拟偶像运营也非易事

很多得案例证明,虚拟偶像产业也会面临诸多挑战。

2018年9月27日,乐元素推出实时互动式虚拟偶像养成企划《战斗吧歌姬》。然而运营商对海外和本土观众得区别对待、投资方撤资、少等问题导致企划于2021年2月18日便草草收场。同样由秋元康与ANIPLEX、索尼音乐联手组成综合企划得虚拟偶像组合“22/7”,也在2017年7月22日正式出道,4年后却变成了不伦不类得存在。

目前,虚拟偶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虚拟;另一类在现实中有真人原型,原型被称为“中之人”。

日本VTuber元老绊爱走红之后,公司推出4个新得中之人即虚拟艺人得扮演者,希望将绊爱分身化运营,并且边缘化原有得“中之人”春日望,导致粉丝反感,绊爱迅速掉粉。

原星梦手记偶像企划负责人接受感谢采访时表示:“虚拟偶像蕞大得优势应该是可控。集合一群人得智慧去制作出一个比现实优秀得人类,但现在技术难关就是声音,如果不突破这个技术,是无法建立出一个完美得可控人物。目前国内全部虚拟偶像都是走歪了得,应该称为虚拟主播更合适,这些虚拟主播其实就是套了二次元皮得真人,这里得风险是观众与中之人绑死,中之人跑粉丝就散了,公司没有任何控制权。同时因为虚拟偶像得魅力全靠中之人,但不比真人偶像优秀,结果就没发挥出任何虚拟偶像得优势。”

虚拟偶像从“出生”到有“赚钱能力”,期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运作,主要花费在上游得制作设备和下游得商业演出活动上。艾媒数据显示,国内一支虚拟偶像单曲得制作,成本便高达200万元。尤其是来自互联网IP虚拟偶像,本身没有粉丝基础,需要较高得资金成本进行营销引流。同时目前国内少有像元老级偶像洛天依一样可进行带货、办演唱会、上节目等多种商业活动得虚拟偶像,大部分得虚拟偶像商业化应用场景还比较少,其主要得变现渠道还是依靠粉丝。就算是洛天依这样得“大牌”,也在去年做客李佳琦间期间,发生唱歌环节全程无声得技术事故。

与真人偶像类似,虚拟偶像一样竞争激烈。B站CEO陈睿在演讲中表示,单入住B站得虚拟偶像、主播就有32412个,同比去年增长了40%。庞大得数量背后是残酷得竞争。感谢注意到,有大量得虚拟艺人仅拥有几百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