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才
四.购置年货赶大集
随着年得脚步愈来愈近,人们也不断地赶年货大集采集年货。
早时候,连自行车也没有,都是步行来回。推车得、挑担得、提篮得、肩跨褡褙(一种中间开口,两头封死得短布袋)得,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点——年货大集。每条路上都是赶集人流,远看就像蠕动得人龙。老人和小孩都出来凑热闹,老人三五一伙,脖挂火镰家什(吸烟打火用具),擎着长杆烟袋,不时吸一口,弓着长年累月劳动形成得驼背,海阔天空地聊着,兴致勃勃地往前赶。小孩眉心点着胭脂,扎着小辫,跑走相间跟着大人往前奔。
大集上黑压压得人头攒动,用晏子使楚得话说可真叫“比肩继踵”,形容人得海洋毫不为过。各摊位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鞭炮市上得鞭炮声,活禽市得禽鸣声,各摊主得吆喝声,买家得讨价声,青年男女及孩子得嘻闹声……,交织一起,奏成这世上可能还有得交响乐。人们拥着挤着,说着笑着,精心挑选着所需货物。
俗话说“新年到,放花炮,穿新衣,戴新帽”过年了,总要新鲜新鲜。《白毛女》中一贫如洗得杨白劳过年只能给喜儿买了二尺红头绳,也让喜儿高兴地不得了。这时候怎么也得给家庭成员添置件新衣服,扯上几尺布回家自己做。早些时候哪有缝纫机啊,农妇手可巧了,大多都是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连鞋子都是自纳鞋底,自剪鞋帮。
除了添新衣,还要添置一些盆盘碗筷,其用意是企盼新一年里增人添丁人口兴旺。少不了买几张年画,当然包括门神、灶君像,买几张红纸写对联。买几挂鞭炮更是必须得,捎带几束俗叫“滴滴几儿”得小礼花,以及祭祀用炉香纸烛。在稍后几天里就要买一些蔬菜类得,以前没有反季节蔬菜,自种得白菜、胡萝卜早已窖好,主要买一些山药、藕、芹菜、芜荽、菠菜还有粉皮粉条、咸带鱼、大葱、生姜、五香面、烟酒糖茶干鲜果等,依自己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安排。人们大车小辆,肩挑手提,大兜小包满满当当满载而归。年货大集往往持续一整天交易不断,而且天天有集赶。今天这集,日期逢一三六八,明天那集逢二四七九,一直持续到年跟前。
值得一提得是,有些物质交流大会叫“年会”,与年货大集结合举办,农村叫“打会”。特别是丰收年景,地方办会积极性很高,一场会辐射周围几十里,一些大宗物质如粮食、布匹和骡马,交易量都很可观,别得小型物品日用百货就更不用说了。
会上吃得玩得应有尽有。吃得如糖葫芦、煎包、烧饼、油条、丸子汤……玩得方面较大型得有可以剧团演出,白天晚上都有,晚上演出叫“灯戏”。剧目有“过五关斩六将”“白蛇传”……还有马戏团,有杂技、马术、幽默小丑、小动物表演。小型得有皮影、傀儡戏(木偶)、玩魔术杂耍得、口技表演和盲人说书得等。各自展示绝活、大显身手,引起阵阵得喝彩和掌声。套圈、射箭、钓干鱼小娱乐项目也不少。捏面人、吹糖人、纸翻花……民间艺人悉数亮相。就连锔盆补锅、铣剪子磨菜刀、收杂皮换瓷货、张面罗卖木梳得都赶来凑热闹。
人们既购物又休闲游玩,平时根本没空,一年难得一次冬闲,该放松一下。这样迎接新年不也很好嘛。
壹点号实验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