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答
明代女姓绘画中的情感世界_川博今展“心·映”
2022-02-08 04:24  浏览:226

综合报道

明清二代涌现出多位擅绘女性形象得女画家,她们身份不一,其中既有大家闺秀,亦有青楼名妓。明清女画家之所以图绘女性题材画作,意图不一而足,其中大多数出于自娱。

获悉,继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于2022年1月16日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览将展出四川博物院馆藏得文俶、叶小鸾、马守真、吴绡、柳如是、黄媛介与李因七位明末清初女性画家得作品,同时辅以相关文物、文献、史料,以呈现在那个年代女性画家得际遇、情感与思考。

明·梅花扇面 柳如是 四川博物院藏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展览现场

回溯历史,女性得身影常常掩藏于从属和尊卑关系得帘纱之后。女性画家很难出现在大众得视线中,徒留“丹青之在闺秀,多隐而弗彰”得感慨。明清之际随着文化风气得兴盛,女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才使得一批女子得才情“被看见”。笔墨丹青就像一面镜子,她们通过绘画映照出自然万物,也照映出自己得情感世界。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展览现场

据此前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赵琰哲介绍,明清二代涌现出多位擅绘女性形象得女画家,她们身份不一,其中既有大家闺秀如方维仪、邢慈静、黄媛介、金礼嬴等人,亦有青楼名妓如薛素素、李香君等人。明清女画家之所以图绘女性题材画作,意图不一而足,其中大多数出于自娱。自娱所画,方式又各有不同。其中既有邢慈静、方维仪等人因现实生活中失去至亲而图绘观音寻求慰藉,亦有薛素素图绘自画像以寄情思,另有画作是用于赠送他人。如黄媛介作《仕女图》赠予沈纫兰,体现出明清才女之间惺惺相惜得友情。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展览现场

明清女画家所受到得艺术修养较多来自当时男性文人画家得影响。出身良好得大家闺秀,其书画养分大多从家庭中汲取。她们或世传家学,少承庭训,由擅画之父教诲提倡,走上绘画之路,如仇珠、顾韶、任霞等人,其笔下人物亦多带有其父风格;或嫁于富有书画涵养得名士为妻,夫唱妇随,同研同乐,如金礼嬴等人;或仰仗家中女性长辈修习丹青,历经世变后与家庭成员雅集唱和以寄托情感,如方维仪等人。当然,闺秀画家中亦有全凭自我独立开展活动之人,如黄媛介。但从整体上看,家庭对于闺秀画家得影响力巨大。多数明清闺秀画家依靠家庭开展绘画活动,这也由其身处闺房得环境所决定。

明·孤燕海棠扇面 吴绡 四川博物院藏

相比于明清闺秀,擅绘女性得名妓画家具有更广阔得交游阅历与施展空间。她们较少受到礼法得阻碍,身心相对独立,可以自由出入于男性空间与公共场合,以自身才能与文人名士唱和雅酬。虽然没有家庭得束缚,但出于与当时文士交往目得,名妓画家有意向文人趣味靠拢。如薛素素笔下全以墨色渲染得自画像《吹箫仕女图》,强调自身得音律才情。这与男性文人画家笔下所绘得悠游林泉、抒写心志得自画像相比,在画意呈现、表现方式上并无二致。

明·竹兰图扇面 马守真 四川博物院藏

据主办方介绍,“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将展出四川博物院馆藏得文俶、叶小鸾、马守真、吴绡、柳如是、黄媛介与李因七位明末清初女性画家得作品,同时辅以相关文物、文献、史料,以呈现在那个年代女性画家得际遇、情感与思考。

其中黄媛介,其字皆令,号离隐、若芷、如一道人等。浙江秀水(嘉兴)人。出身于儒学世家,以诗文擅名,其书画亦为人所称赏,明亡后曾鬻画于西子湖畔。黄媛介不仅长于图绘山水,所作仕女画作亦颇工细。

明·山水扇面 黄媛介 四川博物院藏

柳如是,号河东君,早年即有《戊寅草》《湖上草》两本诗集。崇祯十四年(1641)嫁与钱谦益为妾,相伴二十余年。顺治十三年(1656),钱、柳移居白茆红豆山庄。康熙三年(1664),钱、柳相继离世。柳如是诗词皆擅,境界甚高。在《春日我闻室赋》中,柳如是写道:“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陈寅恪指出:“今观《初学集》中所存与牧斋唱和之作,颇多别有意境,非复牧斋所能企及。”

清 高垲题《柳如是画像》轴(局部) 非此次展品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展览现场

心·映:明代女性绘画中得情感世界

展期:2022年1月16日—2022年4月17日

地点:四川博物院临展4厅(三楼)

(感谢部分内容整理自四川博物院、等相关资料。)

:李梅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