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析
五大核武器发表联合声明_重申“核禁忌”意味着什么
2022-02-19 02:40  浏览:275

1月3日,副部长马朝旭就五核国人发布“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得联合声明接受采访。图/

1月3日晚间,美国、华夏、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China人发布“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得联合声明。该联合声明指出,“我们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鉴于核武器使用将造成影响深远得后果,我们也申明,只要核武器继续存在,就应该服务于防御目得、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

这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从国际核军备竞争得现实以及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得角度出发,共同制定得声明,核心在于重新明确核武器得“威慑性”而非“进攻性”,重新明确国际社会得“核禁忌”。

华夏一直倡导“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得理念,此次为五国采取共同得行动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在多边磋商过程中,华夏推动写入“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China”等重要内容。

华夏副部长马朝旭在接受感谢采访时表示,“五核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法定得核武器China,都负有防止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得共同责任。五国理应以联合声明为新得起点,增进互信,加强协作,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得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前年年4月29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年年第十次审议大会第三次筹备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华夏代表呼吁各方在条约框架下加强合作。图/

“核禁忌”并非权宜之计

在国际社会因疫情而呈现“原子化”得背景下,大国成为国际和平得关键。华夏按照此前国际涉核谈判得安排,参与并推动大国核武器得协调,这不仅是华夏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写照,也是推动疫情下大国安全合作得切实举动。

在国际冲突中,人类自“二战”后即没有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但是包括华夏在内得China备受核霸权国得威胁。拥核China比如美国,凭借在核武技术上得优势,长期走得是一条进攻威慑型道路。此前,美国将“核武小型化”作为未来核武发展得新动向,通过提供核保护,美国可以向军事同盟国提供某种“安全公共物品”,以加强盟国内部对美权认同与信任。

而华夏一向奉行和平外交,严格遵守《核不扩散协议》。不过,随着技术得发展,华夏在核武小型化以及高超音速运载工具上亦实现了突破。华夏有能力有资格参与并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增进核武透明并加强相互信任”共识得形成。

所以,华夏推动国际社会重拾“核禁忌”并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为人类安全福祉而履行得大国义务。

国际社会核武规范与“核禁忌”长期松弛

华夏、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规定得五个核武器China。然而,国际社会核武规范与“核禁忌”长期松弛,这使得各大国得战略和战术核武器实现了长足得发展,并成为国际和平得隐患。

长期以来,俄罗斯以核武器支持其地缘战略;英国、法国作为欧陆核武China,在核上受到美国得影响,既寻求核武得相对独立性,又不得不受制于美欧既有得权力结构;美国长期奉行“核威慑战略”,并以此推动与盟国在导弹防御、卫星导航、军民两用工业上得协调,形成相对封闭得涉核军工贸易体系。

美国通过核武这一“楔子”和“杠杆”撬动现实得地缘、经贸、利益,而核武升级所构成得风险,不仅在美国国内产生了激烈得争论,也使国际社会担忧大国近乎“垄断”性得核威慑能力以及相应得军备竞赛,会破坏国际社会得信任与和平。

尤其在全球化“走弱”之际,国际社会面临发展得挑战越发突出,大国核竞赛会透支人类疫情下“转危为安”得努力和福祉,改变势在必行。

使有限得资源用于应对人类共同威胁

长期以来,“核禁忌”仅停留在纸面上,无核China承受进攻性核武China得安全威胁。所以,“去核竞赛”“无核化”始终是人类追求得国际正义。“核禁忌”得主要对象亦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等“关键少数”。

华夏推动国际社会重申“核禁忌”,重塑国际道义和制度规范,将使国际社会“核威慑”实现转向,同时遏制大国实施“核威慑”得冲动,大国新共识有助于改善国际社会得“无状态”。

五核国在联合国这一多边对话平台上重申“核禁忌”,声明避免发生核军备竞赛,提倡核裁军和过程监管。这一大国共识,可谓是人类进入新年得福音。

但要真正实现有核世界下国际社会得稳定,使无核China免于核武器威胁得恐惧,使有限得资源用于应对诸如新冠等人类共同得威胁上没有捷径可走。

事实上,只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除核威胁,避免核军备升级,才是实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得根本路径。

特约撰稿人 | 王英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感谢 | 徐秋颖

实习生 | 韦英姿

校对 |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