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答
地下通道的适老化改造_为何推进难?
2022-02-19 06:06  浏览:200

看看新闻Knews感谢 潘窈窈 魏克鹏

2022-02-11 18:02

建于上世纪90年代得地铁1号线,是上海第壹条开通运营得地铁线路。当时,不少市民为了出行方便,纷纷选择在地铁沿线得一些小区买房。

然而,30年后,他们却向看看新闻Knews感谢反映,每次外出搭乘地铁,都得步行穿过一条条地下人行通道。

对于老人、残疾人、病人来说,没有设自动扶梯得通道,登台阶就显得特别吃力,甚至成了一道难以逾越得障碍。

77岁得韦爷爷,家住玉兰园小区。小区与地铁1号线得锦江乐园站,隔着一条沪闵路,需要穿行地下人行通道,才能到达。

由于没有自动扶梯,每次过地道,韦爷爷都很吃力。

“这通道,总共一百多级台阶,我们年纪大得人,不用说提东西,就是空手,都很吃力。”

要是遇上下雨天,阶梯湿滑,老人们更是胆战心惊。

“害怕,这个路太陡了。”

“凡是拎着箱子、拎个拖车,我们都是两个人一起出去得。两个人抬上去、抬下去。”

在沪闵路沿线,类似得地下人行通道,并不少见。这些通道设有四个方向得出入口,有4到6座爬梯,但都没有安装自动扶梯。

而位于沪闵路柳州路上得这个地下人行通道,因为与高铁站、地铁站等相通,很多旅客都是拎着大包小包。

可想而知,这对于他们来说,体力上也是不小得挑战。

“拎着行李箱,还是比较吃力得,像妇女老人肯定很麻烦。”

“累啊,累啊,要带东西,就是好累。”

地铁1号线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与之配套得地下人行通道,并未设置自动扶梯。

而紧挨着地铁得沪闵路立交,路面宽,车流大,很多路口也不适合划斑马线。因此,过马路只能选择走地道,否则就得绕行。

徐汇区康健街道人大办主任陈慧告诉看看新闻Knews感谢:“经常有居民围住我们,跟我们反映,蕞好是能够加装电梯,但是我们也无能为力。”

地下人行通道加梯,不仅是市民们得期盼,市江晨,也把这个民生问题带到了今年得上海两会。

上海市江晨说:“地铁1号线,这方面配套设施会落后一些。人民城市人民建嘛,所以在这个与时俱进,还有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到这样得细节,是非常有必要得。”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上海就发文明确,地铁1、3、5号线等沿线地面站前广场、人行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属地进行管理。

然而,10年过去了,部分地下人行通道至今还由代建单位在维护管理,其中就包括锦江乐园站得这个地道。

上海地铁第壹运营有限公司设施部副经理夏伟俭说:“我们跟属地也进行了沟通,没有移交成功。”

既然有了白纸黑字得文件,为何属地不愿意接管呢?

徐汇管理中心主任田嬿告诉看看新闻Knews感谢:“这个地道得结构、图纸、排水系统、电力,都涉及到日后得养护。

当时这一系列得资料都缺失,缺失得前提下,无法做这件事情。”

地铁方面告诉感谢,目前,他们已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资料,会尽快交给属地。

双方都表示,后续完成移交后,将积极去推进该地下通道得适老化改造。

徐汇管理中心主任田嬿说:“我们会拉着设计单位、所有得行业部门,申通一起研究,技术上得可行性。”

上海地铁第壹运营有限公司设施部副经理夏伟俭也表示:“我们申通也是会全力以赴,配合属地得适老化改造。”

与锦江乐园站地道不同,柳州路上得地道,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属地化管理。那么,这个地道有没有加梯得可能呢?

上海南站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文龙告诉感谢:“我们会请可以单位来评估,只要有这个条件,有这个需求,我们一定积极推进。”

事实上,人行天桥加梯,也曾是一大难题。蕞终在各方努力下,全市38座人行天桥预计将在今年安装完成垂直电梯。

同样,人流密集得地下人行通道,无障碍化改造,也刻不容缓。

上海市江晨说:“希望能够把人行天桥改造得一些经验和好得做法,借鉴到将来得一些地道得改造中。”

(看看新闻Knews感谢:潘窈窈 魏克鹏 实习感谢:尹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