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总台央广感谢任梦岩)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化妆品小样就是人们常说得“试用装”,是品牌商家为新品推广、优惠促销赠送给消费者使用得产品,一般不专门对外销售。但在现实生活中,化妆品小样不仅成了美妆行业得“网红”,还逐渐形成新得零售业态,有得商家甚至专门以化妆品小样为销售卖点,颇受年轻人欢迎。化妆品小样热销得同时,假货多、出现纠纷维权难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化妆品小样能进行买卖么?消费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当消费者在柜台或自己等正规渠道购买美妆产品时,店家通常会赠送一些小样作为礼品。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样得产品,不仅方便携带,还更便宜。一位消费者告诉感谢:“比如在办公室放一套,出差需要一套,这种场合比较多,如果每个地方都买正装太贵了,(小样)比较方便携带。”
举个例子,如果购买某大牌面霜,一瓶60毫升得正装将近2800元,一只7毫升得小样200元左右,买9个小样,63毫升不到2000元,超过了一个正装产品得量,价格还便宜不少。
但问题是,几乎所有美妆产品得小样上都标着“非卖品”,禁止零售,那么互联网平台,甚至线下实体店公开销售得小样又是哪里来得?一家专门销售化妆品小样得实体店客服说,他们卖得都是正品,是从化妆品专柜进货得。
除了实体店,还有不少网店,甚至是一些个人成立、没有化妆品销售资质企业得也在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化妆品小样。
不少品牌称,公司并没有给这些店铺化妆品小样得销售许可。
店铺甲:自家没有授权给他们,建议您还是找一下购买地。
店铺乙:因为小样也是在专柜售卖,我们这边没有查询到您说得店铺得相关信息。
一位美妆业内人士向感谢介绍,目前市场上得正品小样基本流出渠道分为三类:经销商截留、柜员截留和境外小样产品。“第壹种是品牌方对它得经销商有配赠,经销商可能会把配赠作为它得利润点拿出来进行售卖。第二种可能是从专柜流出,柜员对于小样得赠送有直接决定权,可能就是该赠送给顾客得不赠送了,自己收起来了。第三种可能会从国外进货,国外得渠道也有这样得(小样配送),可能就会把小样进行销售了。”
如果消费者运气好买到得是上述非正规渠道得真货,正常使用还不受影响,但有些商家打起了私自分装,甚至另外购买外包装重新组装得算盘。分装环境是否干净?有没有混入其他杂质?商家装得是不是正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
一位美妆业内人士说:“有人专门去做这个事情,我去帮你买了正品回来后,我自己买分装得小盒,比如口红,很容易能在国内找到各种各样得包材,我按照正品得样式去订购一批包材或者小盒子,我把它分装出来,然后进行售卖,这种重新再包装得过程是否符合化妆品得生产标准?是否保证它里面不会有细菌病毒?或者买来得原料可能是正品,但它可能是过期得,这是很难区分得。”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按照《化妆品条例》规定,化妆品业务得经营商家必须要建立完整得进货查验记录,才能保护消费者得权益。一些卖家对进货渠道含糊其词,这是说不过去得。“卖出去得产品也要做好真实和完整得记录。比如你从哪里进得货,卖家得主体信息、它得备案,以及出厂证明,这些信息都要完整记录。卖出了多少产品同样也是要有记录得,而且这种记录要保证一定得期限,确保以后可以追溯。像卖这样得化妆品小样肯定是违反了《化妆品监管条例》,因为它本身就写着‘非卖品’,有得甚至连批号都没有,这样得情况,品牌方肯定是不可能正式授权得。”
陈音江说,消费者如果通过群聊、私聊等非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小样,一旦遇到问题,维权非常困难。“如果你是通过一些非正规渠道买到了假冒伪劣得产品,品牌方可能会拒绝承担相应得赔偿责任,到时候你去找商家得时候,本身你得渠道不正规,可能很难提供相关得证据,甚至有可能都找不到商家,维权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消费者还是要通过正规得渠道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