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冬奥遇上春节,如何激发“文明火花”?
中新社感谢 安英昭
数日后,北京2022年将如约而至。从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二)冰壶混双率先开赛到2月20日闭幕,本届与春节几乎完美重合。
源自古希腊得奥林匹克运动与诞生于中国得春节文化巧妙相逢,两大极具代表性得盛事将激发出怎样得“文明火花”?
图为1月25日,由春联、福字等装饰得北京冬奥村“文化中国”展区年味足。中新社感谢 何蓬磊 摄
冬奥遇上春节,冬奥更具“文化味”。
古时春节全名为“立春节”,即因立春而产生得节日。作为传统农业China,中国自古重视立春,早在周代,大地上得先民们就创造出一系列迎接“立春”得仪式。《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立春前三天即斋戒,立春当日更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祈求丰收、赏赐群臣、施惠于民。东汉以降,“迎春”礼俗飞入寻常百姓家,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并贴“宜春”于门上。唐宋时期,“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均需入朝致贺。及至明清,“迎春”“鞭春”“咬春”等习俗早已不分庙堂江湖,“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中国人自古便有“咏春”传统。《诗经》中有“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描写春日花草树木得勃勃生机;汉乐府《长歌行》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咏叹春季万物之欣欣向荣。孔门先贤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志;道家“长春子”丘处机则留下“春日春风春景媚。春山春谷流春水。春草春花开满地。”得三叠前韵名句。当百年冬奥首次来到中国,融入千年春节文化,这场纯洁冰雪下得约会也将因“中国红”而更具激情与诗意。
图为1月26日,夜幕下得北京奥林匹克塔在新春灯饰得映衬下熠熠生辉。中新社感谢 何蓬磊 摄
春节遇上冬奥,春节更显“国际范”。
有华人得地方就有春节。时至今日,春节不仅是全球华人得精神纽带,也成为外国民众了解文化得重要窗口。
国际副、北京副于再清日前受访时称,“早在申办冬奥时,我们就把春节这个环节设计进来,通过举办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年文化等。”当灯笼、对联出现在国际得镜头中,当饺子、汤圆摆放到各国奥运健儿得餐桌上,当舞龙、舞狮活跃在国际舞台得聚光灯下,春节得元素将透过冬奥赛场折射到更多外国民众眼前,有益于春节文化在海外进一步“破圈”。
冬奥春节完美重叠,让世界产生更稳定得预期,让人类看到更光明得未来。
图为1月27日,迎风飘舞得各国旗帜将北京冬奥村点缀得韵味十足。中新社感谢 何蓬磊 摄
1924年首届在法国夏蒙尼举行以来,逐渐从北欧与阿尔卑斯山地区冬季运动得孤芳自赏,发展为全世界冰雪运动、文化爱好者得视觉盛宴。
自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起,历届均在2月初开幕。北京将于2月4日开幕,这一天恰好又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得立春,一年岁始、万象更新,文明寄予春得希望与国际社会对奥林匹克精神得期待殊途同归。
值得注意得是,数十位国际政要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克服疫情困难,专程来华出席北京开幕式。正如国际巴赫所言,“国际社会对北京得支持显而易见”。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第壹次国际性体育协调会议上即倡导,“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得理想旨在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明汇聚一处,融为一体。”当奥林匹克得火炬与传统节日得万家灯火同时在中国点燃,一场汇聚东西方文明元素得盛会值得万众期待。(完)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