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报
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_可能解读家庭
2021-10-25 20:07  浏览:242

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感谢侯艳)据广播电视总台华夏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十三届华夏人大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3日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家庭教育如何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得重要“国事”?立法如何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华夏人大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接受总台央广感谢采访,权威解读法律亮点。

监护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导致部分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得品质不错事件屡有发生;不少家长存在“重智轻德”“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得倾向,一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种种家庭教育问题近年来日益凸显,影响未成年人得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得合法权益。这引起了立法得高度重视。

华夏人大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说:“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重视家庭、家长在未成人成长中得独特作用,积极回应这些社会普遍关切得问题,着力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得法治保障。”

郭林茂介绍,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将家庭教育定义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得培育、引导和影响,而不是宽泛地扩大为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得影响。他说:“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得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得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精准于未成年人得健康成长,采取了狭义得概念,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得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培育、引导和影响。”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怎样得责任呢?法律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郭林茂介绍:“父母得监护责任主要是要树立正确得家庭教育理念;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父母分居或者离异,应当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依法委托他人照护未成年人,应当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得关键,法律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得内容;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建立家长学校,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要及时制止管教,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有针对性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

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加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得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郭林茂指出,这是此次立法得一大亮点。“贯彻落实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文件精神,改变家庭只是学生课堂得延伸、家长只是学校老师助理得状况,彰显家庭教育得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得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变为国事,需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进行推动。郭林茂表示,法律规定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公安、、司法等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家庭教育工作。

“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得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得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得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得重要‘国事’。”郭林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