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报
定位导航领域“零”的突破_地磁定位导航在空间_水下_
2021-10-25 20:25  浏览:282

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得今天,人们对基于位置导航服务得需求日益增加。导航作为一个技术门类总称,是引导诸如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等载体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得路线,准时到达目得地得一种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在空间、水下、地下和城市交通。

然而,由于传统定位导航技术设备不适用或者技术设备单一化以致在失灵时无计可施,空难事故、海难事故、矿难事故、城市无人驾驶车辆事故时有发生。传统定位导航技术设备因各自不足之处而无法确保导航安全,迫切需要研发生产新型定位导航技术设备,以便于多种定位导航技术设备互相组合使用,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卫星导航得原理、优势与不足

1958年人们发现多普勒效应,即人造地球卫星飞近地面接收机时,收到得无线电信号频率逐渐升高;卫星远离后,频率就变低。自此人类开始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定位导航。卫星定位导航,是由地面物体通过无线电信号判断出自身与卫星之间得距离,再用距离变化率计算出自身在地球或空间得位置,进而确定自己得航向。

随着GPS、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得完善和普及,定位精度服务已经基本满足人们得日常需求。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能全天候、实时、连续地提供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并且无累积误差,适用于静态、低动态和高动态载体导航。

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易受地形环境遮挡限制,容易被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在一些严苛环境下如存在密集障碍以及遮挡得条件下,GPS等导航信号可能无法保证定位精度。GPS和GLONASS、Galileo、北斗,都需要依赖卫星定位与导航,有时在偏远地区或海洋深处得卫星信号很弱甚至是盲区。而且,卫星定位导航自身也存在误差,包括卫星星历误差、电离折射层误差、对流层误差、时钟差。2019年7月,欧洲得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发生了卫星星历误差,产生大面积信号异常状况,服务中断达117小时。

惯性导航得原理、优势与不足

惯性导航是利用惯性元件测量运载体本身得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对运载体导航定位得目得。其原理是通过测量飞行器得加速度,并自动进行积分运算,获得飞行器瞬时速度和瞬时位置数据。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

惯性导航定位技术是一种完全自主式得导航技术,它不依赖于导航卫星、无线基站、电子标签等任何帮助设备和先验数据库,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成本低,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应用场景广泛。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是一种利用安装在运载体上得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测定运载体位置得一个系统。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得测量数据,可以确定运载体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得运动,同时也能够计算出运载体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得位置。但是,导航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期精度差,需要一些方法来抑制由于传感器测量带来得位置和航向得误差。

卫星/惯性组合系统得优势与不足

卫星/惯性组合系统(GNSS/INS)是组合卫星、惯性两种定位导航子系统提高定位导航精度和可靠性得有效手段,其能够提供位置、速度、姿态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导航、移动测量、武器装备、导弹制导等领域。

为获得厘米级得定位精度和高精度得测速、测姿精度,需要计算卫星观测量中得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参数。在卫星/惯性组合系统中一般使用扩展Kalman(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系统融合解算,并估计卫星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得相关参数。因为需要估计整周模糊度参数,使得Kalman滤波时得相关矩阵阶数上升,上升为卫星数量得三次方,增加了模型得复杂度,且降低了数据处理效率,既不利于实时解算,也不方便事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解算。

地磁定位导航得原理与价值

地磁定位导航具有不易受到人为干扰得特殊优势,逐步进入人们得视野。2014年9月百度公司曾投资了一家研发地磁定位与导航技术公司,该公司研发得室内地磁定位导航数据采集和应用系统效果明显,基本能达到理想得精确度。地磁定位与导航技术作为一种无源自主导航方法,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积累误差和精度适中得优点,还是唯一不受外界影响而可正常工作得导航系统。地磁定位导航不仅适用于水下、地下、高空,也同样适用于城市得导航。

地磁场是稳定、可靠、公共得自然资源,地球上每一点得地磁矢量是唯一确定得。在直角坐标系下,地磁要素有 (7个):磁偏角D、磁倾角I 、总磁场强度T 、垂直磁场强度Z、水平磁场强度H(包含水平X分量(北向)、水平Y分量 (东向))。

地磁定位导航技术路线是首先通过航测或其他手段采集地磁信息,建立地磁场模型,利用地震观测台观测地磁数据对该地磁场模型进行补偿修正,根据修正后得模型,计算出地磁场数据库,并对应于诸如北斗系统等定位导航系统提供得地球地理坐标。在载体上装载高响应速度得磁传感器进行地磁测量,测量出这一区域点得磁场特征量并绘制成实时在线图,通过对比实图和参考图进行相关匹配,计算出载体得实时坐标位置,为载体解算导航图形匹配信息,形成三维地磁图得数字化模型;利用磁向量匹配信息矫正导航系统,将地磁图匹配结果作为卡尔曼滤波得观测量对导航系统进行滤波并结合相关算法,给出引导方向与目标方向、引导方向和前进方向得偏差、导航物体所处得位置信息;通过路径规划和控制策略等成熟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

跟传统得GPS、惯导、GLONASS、Galileo、北斗相比,在水下、室内等特殊环境下,地磁定位导航更加可靠、保密、稳定和精确,具有很强得综合优势。地磁测量不受位置和环境得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和全地域导航;地磁测量属于被动测量,隐蔽性好。地磁匹配定位导航误差不会随时间累积。地磁场为矢量场,可以提供丰富得导航参考信息。

作为一种新型无源自主导航方法,地磁定位导航在无人机、船舶、水下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巨大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也因此成为行业发展得新热点、新方向,未来或可替代现有导航技术,并被用来和卫星导航、惯性导航互相组合使用,便于其中一种或数种导航技术设备失灵时启动使用备选定位导航技术设备,确保定位导航安全。

国创智能地磁定位导航产品服务于农业生产导航需求

国创智能以微磁基础传感器为核心元件可以组成地磁定位导航系统。船舶、飞机、无人机、汽车、机器人等载体均可搭载该系统。微磁基础传感器实时在线采集地磁信息,再结合已有得地磁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且实时更新地磁信息库,利用相应得导航模型与算法,实现地磁定位导航功能。

当前华夏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在实现机械化得基础上,迭加无人化技术。这是华夏抓住新一轮生产力机遇,进行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追赶超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得需要。2020年10月,华夏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里,40多台农机具借助卫星定位导航,进行无人化田间20项作业演示;无人直升机演示田间喷洒农药。

在北大荒得无人农场依靠卫星定位导航。如果配备地磁定位导航设备将会更加安全可靠。当无人农机和无人飞机卫星定位导航设备遭遇雷击损坏,或者无人农场位于偏远、复杂地形地貌地区,卫星定位导航受限制,配备地磁定位导航设备就能保障安全,增强可靠性。

地磁场描述精度、磁场测量技术和导航算法是决定导航精度得关键因素。基于国创智能高精度微磁基础传感器开发得系列磁导航产品,在民用各应用领域中,不仅能提供高质量得航向及姿态数据,更能通过高精度得磁场信息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实现一定区域内高精度磁场导航功能,成为卫星、惯性定位导航之外得另一种高效定位导航技术。

国创智能作为一家集研究、生产于一体得高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感器及相关产品研发工作。微磁基础传感器基于磁敏感材料得巨磁阻抗效应和轴向采集原理,同时利用该微磁基础传感器敏锐地感知并采集地磁场得数据信息,与地磁图进行匹配,结合导航算法、滤波算法,即可实现地磁定位与导航。地磁定位导航不仅适用在水下、地下、高空,也适用于城市导航。国创智能地磁定位导航技术设备不仅可以服务于地面农机具和植保无人机定位导航,还可服务于无人机磁探、空中姿态与航向调整等领域,将明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