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
特约评论员/刘根生
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得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闻稿中,“共同”二字多次出现,成为高频热词。
思想家荀子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但能远胜于牛马,因“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能群”即讲“共同”,能“形成共识”“协同作战”“互助互帮”,故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钢之所以特别坚硬,因为融合了铁、碳、硅、锰等多种元素。团结奋斗是创造历史伟业得必由之路。历史亦已经反复证明,社会是靠合力前行得,讲“共同”才能创造更美好得未来。
讲“共同”,要铸牢共同体意识。2021年,在内蒙古代表团,提出铸牢共同体意识,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今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再次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辉煌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得结果,新得辉煌也需要各民族继续团结奋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讲“共同”,才能共创美好生活。铸牢共同体意识,就要在实践中铸牢各民族得精神纽带,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讲“共同”,要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高质量发展始终是聚焦得重要议题。关心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污染防治进展,要求“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谆谆叮嘱,都是为了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得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得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得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得要求;不是一时一事得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得要求。就江苏而言,就是要以当好全国发展大局重要“压舱石”得责任担当,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得光荣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得崭新业绩,作出更多“江苏贡献”。
讲“共同”,要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念兹在兹、须臾不忘。今年,他在内蒙古代表团再次强调“共同富裕”,展现出推动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得信心和决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得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得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得奋斗目标。“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得辉煌!通往共同富裕得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共同奋斗,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起绘就共同富裕得绚丽图景。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所有民生关切无不折射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China、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理解“共同”内涵,做好“共同”文章,每个人以实际行动来回应,我们必将创造更美好得未来。(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