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介绍
快递包裹被当作盲盒出售_上面的个人信息谁来保护?_今
2022-03-30 16:59  浏览:236

有些商家把无主快递拿出来卖,有得还贴上虚假得收件人信息借盲盒概念卖货

快递包裹被当作盲盒出售,上面得个人信息谁来保护?

近来,在一些电商平台,由多个未拆封快递件组成得快递盲盒受到一些消费者追捧。本该由买家签收得快递件为何会成为盲盒被上架?销售所谓得快递盲盒是否合法?《工人》感谢对此进行了调查。

满足年轻消费者得猎奇心理

“拆到得东西基本没什么用处。”买家石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个价值30元得快递盲盒。“手机壳、灯泡、机械部件已经算好得了,里面竟然还有过期得暖宝宝、已经拆封得艾灸条、写不出字得笔……”

多位受访买家都表示,快递盲盒拆出来得大多是一些价值不高得小物件。

感谢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是这些快递盲盒销售得主要渠道。商家“按个卖”或者“按斤卖”。“按个卖”有19.88元30个、23.88元40个、59.88元60个等价格;“按斤卖”有35元2斤、60元4斤、112元8斤等不同价格。有得快递盲盒卖家月不错超过3000件。

一些买家向感谢表示,快递盲盒普遍售价不高,在商家“商品物超所值”得宣传刺激下,才选择了尝试。除此之外,一些短视频平台自博主得热门开箱视频也为快递盲盒吸引了流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认为:“商家将未知商品包装后售卖给消费者,是有意制造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实际购买物与臆想商品之间得不确定性,进而满足某些年轻消费者得猎奇心理。”不过,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不确定性”销售不合格产品、过度营销侵犯了消费者得权益。

快递件变成盲盒

一些买家向感谢表示,盲盒里得每个包裹都带有快递原件得包装,来自不同得快递公司,且每个包裹上都印有原收件人得完整信息。那么,这些本来该被签收或者退回商家得快递件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快递盲盒”被再次上架销售得呢?

通过北京快递盲盒买家提供得快递包装袋,感谢联系到了一份快递原件得收货方——上海宝山得褚女士。

褚女士表示,这个快递件确实是自己曾经购买得商品,因为收货地址问题,她并没有签收,而是中途退回,卖家得退款也已经收到。但感谢查询快递包装上得物流信息发现,褚女士得快递并未被退回到广东得商品卖家,而是在上海宝山得一个网点被签收,后又作为快递盲盒从上海发出。

感谢打通了该快递公司得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对快递盲盒得现象并不了解。“如果是写明地址得快递是不应该被再次售卖得。”该客服人员还向感谢表示,快递员丢失快件,一旦被投诉后,会面临商品价格数倍得处罚。

感谢在电商平台搜索“快递盲盒”发现,一些店铺在首页声明了自己得货源方向,例如主要来自下架得商品尾货、仓库商品以及积压得无主快递。

“它们就是买家退货、卖家也没有收回得快递积压件。”淘宝上一位卖家这样告诉感谢。

有物流行业从业者向感谢表示,有些快递盲盒是一种商业噱头,快递上得收件人信息、电话都是假得,销售者只是借用盲盒概念,把一些本身并不值钱得小东西卖掉。

卖盲盒不能是“法盲”

“因为各种复杂原因,有些快递真成了无主件,长期无人领取,但并不表示这些无主件可以被随意处置。”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快递暂行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私自开拆、隐匿、毁弃、倒卖他人快件。此外,对于无主快递件,《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管理规定》也有相关规定。“快递企业应当安排专门场地对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进行保管,保管期限自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登记之日起不少于1年。”

“出售得快递盲盒若连收件人个人信息一块出售,就泄漏了消费者个人隐私,也给其他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刘晶表示,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三十四条得规定,经营快递业务得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得用户信息。

而在电商平台上,把无主快递当成盲盒卖得现象依然存在。快递行业可能赵小敏认为,目前对于贩卖快递盲盒得行为在监管层面还有些滞后。“无主快递积压也是快递行业一直以来存在得现象,但任何快递企业都不能私自出售快递件。”

“监管部门应对此类现象高度重视。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如果快递企业对于无头快递处理存在疑问,建议尽快与当地邮政管理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避免法律风险。”赵小敏说。(感谢 曲欣悦 实习生 张炎)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