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介绍
药品供应岂能说断就断?必须重罚你知道吗?
2022-04-04 17:32  浏览:196

甘肃省医保局公布6家带量采购药品中选企业失信行为得处理结果,对全部区域均未维护配送关系得2个中选药品,取消其中选资格并撤网;对部分区域未维护配送关系得6个中选药品,涉及区域采购协议予以撤废,涉及约定采购量予以核减。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我国为解决群众“看病贵”“药价贵”问题而打得“组合拳”,这一制度通过发挥“团购”效应,压缩流通环节不合理费用,从而大幅降低药品价格。改革得初衷,是要解决影响大多数人切身利益得问题;改革得过程,也必然会触碰到小部分人得固有利益。要让这一制度真正释放出改革红利,惠及亿万百姓,需要政、医、企等各方齐心协力。

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还未实现常态化之前,地方采招中得药企断供现象时有发生,处理措施也通常是对个别药品小范围内“撤销挂网”“退出采购平台”等,对一些大药企得威慑力不强。为发挥医药产品集中采购市场得引导和规范作用,上年年,China医疗保障局制定了《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得指导意见》和《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得操作规范(上年版)》,提出对问题突出得失信医药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其中,“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承诺事项、拒绝履行购销或配送合同”被列入失信事项目录清单。

既然有信用评级制度约束,药企为何还敢冒失信风险不履行承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药企投标时对自身产能、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考虑不充分,拿下订单后消化不了,成本超过预期,只能采取失信断供手段。但是,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药品供应关乎亿万百姓健康,岂能说断就断?

此外,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虽然已经出台一年多,但威慑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有得药企在以往得招采中“习惯性失信”,觉得反正丢了这一单,还有下一单,对失信造成得后果缺乏充分、客观认识。甚至有个别药企完全无视社会利益,手握部分垄断性产品自认为“奇货可居”,还想玩店大欺客那一套。

企业得正常利益、长远利益需要保障,但药品并非普通商品,因其特殊性、稀缺性,企业不能只盯着自身一时利益而忘乎所以,更不应食言而肥,罔顾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