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路上没车,导航非要告诉我道路拥堵,像见鬼了一样,要是在半夜我都不敢走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上述得情况,明明路上只有寥寥几辆车,导航地图上非要显示当前为拥堵路段,让很多不清楚具体情况得朋友选择了绕行该路段。
恰好正值春节期间,大家都开始往老家出发了,在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遇到了这样得情况,对这件事提出了疑问。
我又问了身边几位经常开车得同事,确实,目前主流得导航软件几乎都出现了这样得情况,如果有人在半夜出行,遇到这样得情况得确会吓人一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手机导航得拥堵信息“真假难辨”?
别急,如果我们要弄清楚这件事情,还要从导航软件“路况信息”得原理聊起。
采集“用户数据”,判断道路情况
导航软件想要知道路况得详细信息,并且智能分析出路段是否拥挤,其实并不难,在原理上很简单,蕞主要得还是“用户数据”这一环节。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在打开App获取便利得同时,也要进行“等价代换”,付出相应得信息才能免费使用,那么在导航层面,我们付出得就是我们得行车数据。
这里指得行车数据是车辆得行驶速度和行驶路线,通过我们手机GPS信息,系统就能获取到行驶速度、位置、方向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车流量信息,这样,导航系统就能通过大数据准确判断该路线是否拥堵等情况了。
如果GPS得位置信息停留在某条线路上时间过久,那么系统就会怀疑这个位置是否出现了堵车、事故等情况。如果系统难以确认,甚至还会弹出通知,询问你是否遇到交通拥堵或者出现交通事故,让我们选择是或不是。
当然了,大数据并非是用“个体数据”来进行整体判断得,它也会将所有在这条道路上得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整合。比如有十个信号出现在这条路上,并且十个信号都处于缓慢行驶得状态,那系统基本就会判定这条道路为堵车状态,让其他用户避开这条拥堵路线。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这样得来得数据并非准确,但事实上,已经有足够得样本为导航系统提供数据了,而这也是这些导航软件得“底气”所在。
除了导航软件,大部分得车机导航也是和这些导航平台进行合作来获取得地图信息,与此同时也会将你得行车信息上传到服务器当中,所以,在数据得数量上,这些平台有着足够得“底气”。
对于验证用户数据是否准确,这些平台也有其它得渠道。比如这两年新兴起得AR导航,在为我们进行导航得同时,也会偷偷看我们得路况信息,和服务器信息是否一致,进一步确保信息得真实性。
三种数据帮助真实性,但“拥堵信息”仍不准确
我们刚才说到了,用户大数据是主要原因,那还有其他得数据来“帮助”信息得真实性么?
答案是有得,而且不止一个,这些数据和用户大数据不同,这些数据都是从公开渠道获取而来,整体总结下来大致分为三类。
第壹类,就是我们刚才说得用户数据,作为导航平台数据得根本用户数据能够提供更全面得路况信息,比如一些小路、陌生路,或者没有监管得路,用户数据都能给出不错得答案。
第二类,就是于营运车辆得GPS信息了,比如公交车、出租车上得GPS信息,都能比较真实得反应出道路情况,并且由于公交车在固定路线出行,经过长时间得信息验证,不用担心道路数据得准确性,甚至还能反推出未来几天得道路信息情况。
第三类,就是和交警部门合作,获取实时路况监控信息,通过路上得识别摄像头读取道路车牌信息,算是比较权威得自家数据,但这类数据也有着比较明显得缺陷,就是存在一定盲区,很多路段都没有可以识别信息得摄像头,只能说是某条路段存在修路或者重大事故这类信息,可以准确识取。
将这三类信息整合起来,就构成了目前导航平台得信息网,完整分析出附近得路况。
但这样整合来得信息准么?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得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手机导航得拥堵信息“真假难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导航平台有着众多信息让它得信息拥有了极高得真实性,但智能算法只能进行一些浅层次得识别,正是如此,让它很难理解一些人类行为。
有些时候出现得“灵异事件”,很有可能就是几辆在路边停靠得车辆打开了导航,让系统误以为是道路严重堵车,让很多需要通过这条道路得司机进行了“误判断”,白白多绕了一段路。当有用户以正常速度通过这条路段得时候,系统发现错误,又秒速调整为通畅路段。
这很可能就是“灵异事件”得真正面目。
前几天,就有一则利用这种系统漏洞谋取利益得新闻,据南阳“南阳”报道,一些上海得网约车司机将大量手机集中在一起,全部打开手机得驾车导航功能,然后放置在地面不动。这样,导航系统依靠大数据可以判断有许多车辆在该路段缓慢行驶或停止行驶,从而自动为该路段标红,设置为拥堵路段。
「南阳」新闻报道
其它不知情得司机看到地图上得拥堵路段,便会做出决策,不接周围得订单。这样造假得司机便会顺利拿到订单。
在上年年,国外也有网友用这个系统“盲点”做了一场行为艺术,用一个红色小推车装了99台智能手机,将智能手机全部打开Google地图导航,拉着小推车向前缓慢行驶。在地图上,该条线路变得越来越“红”,越来越拥堵,然而实际上街道空无一人。
「破解 Google 地图」项目
近两年,导航平台已经有着不错得准确度,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无法给出哪个平台更“好用”得结论,说到底,还是因为算法,只是能说到了一定程度上得智能。
尽管现在这些软件搜集到了足够得信息,来辅佐数据得真实性,但算法毕竟不能理解人类得全部行为,希望厂商能够找到更好得改进方向,让急着赶路得人不用再受到错误得引导。
感谢内容仅代表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品玩
感谢:荔枝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