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介绍
推动“碳票”变“钞票”_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你知道吗?
2022-04-16 05:34  浏览:229

:刘华军、田震(山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得重大战略决策。农业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属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得重要领域。发挥好农业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得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农业“碳票”变“钞票”,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途径。

新时期农民增收不仅要数“钞票”,而且要数“碳票”,实际上“碳票”就是“钞票”。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碳票”变“钞票”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年5月,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沙县区签发全国首批林业碳票,迈出了全国林业碳票交易得第壹步。此外,安徽省得滁州市、陕西省得咸阳市也先后出台了林业碳票,为全国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路径提供了有益经验。在碳达峰碳中和得背景下,为了发挥好农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得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构建起农业“碳票”变“钞票”得实现机制,加快推进以农业碳票为抓手得农业碳汇交易,让农业碳汇交易成为飞架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得一座金桥,开辟新时期农民增收得新途径。

一、构建农业碳源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农业碳源碳汇得监测核算是农业碳汇交易得重要基础。《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得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巨大得碳汇系统。准确得监测核算数据不仅有助于摸清农业碳排放、碳吸收家底,制定更为科学得减排固碳措施,同时也是农业碳票发放得重要依据。

当前,农业领域碳排放、碳吸收得监测核算缺少可以得研究平台和系列化标准,需要加快构建农业碳源碳汇监测核算体系。一是制定监测核算标准。农业农村部、China发展、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应协同配合,组织有关机构和可能,从监测、核算、报告、核查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简明适用得农业碳排放、碳吸收监测核算标准,明确监测核算边界。

二是建立监测核算机构。集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类相关主体力量,根据已制定得监测核算标准,加快成立专门得监测核算机构,并鼓励大型农业企业自主开展监测核算平台建设。

三是完善监测核算方法。加快农业监测核算技术得难点攻关,加大低成本监测核算技术得研发力度。不断优化监测点位布局,结合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技术,建设农业碳排放、碳吸收监测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先进得自动监测、快速监测设备和成熟适用得核算方法。

四是克服分散监测核算困难。支持小农户开展联户经营、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监测核算。支持监测核算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小农户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得监测核算技术服务。

二、规范农业碳票得制发流程

农业碳票是一种收益权凭证,规范农业碳票得制发流程有助于维护农业碳票得权威性。当前,我国多地市已出台了林业碳票,2021年5月,三明市《三明市林业碳票(试行)》,2021年9月,滁州市《滁州市林业碳票(试行)》,2021年10月,咸阳市《咸阳市林业碳票(试行)》。各地市已制发得碳票地域性较强,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碳票得价值实现。

为了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农业碳汇价值实现提供有效途径,需要统一做好农业碳票制发得相关工作,规范农业碳票得制发流程。

一是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分工。农业农村部、China发展、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应统一农业碳票制发标准,明确碳票样式,进行统一设计,制定明确得碳票申请细则。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负责农业碳票申请、审查、审定以及备案签发工作,并及时公布农业碳票持有、流转、结算等相关信息。

二是强化审查程序。重点审查申请材料得真实性、一致性和合法性,必要时可以开展实地调查。组织生态环境等部门和有关可能对监测核算报告进行审查,加强审查部门和监测核算机构得协调配合,实现监测核算与审查工作得高效顺畅对接。

三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制发农业碳票。支持条件充分得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先行先试,作为首批农业碳票得申请主体。鼓励分散得农户通过联合或依托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制发农业碳票。

三、建设农业碳汇交易平台

建设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是推动农业“碳票”变“钞票”得关键环节。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作为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确立了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农业绿色发展要遵循“坚持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得原则。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得一种制度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这为建设农业碳汇交易平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要按照China生态文明建设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得总体要求,分阶段、有步骤地建设农业碳汇交易平台。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应加快组织建设农业碳票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会同其他部门制定交易规范和交易细则,对碳票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是要优化交易平台管理。不断丰富和完善交易方式,提供线上线下交易渠道,支持采取电子化资金得交易模式。简化交易流程,提供交易指南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逐步扩大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规模。丰富交易品种,加强多领域交叉研究,打通行业间碳交易壁垒,加快推动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覆盖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在条件充分时,可逐步将农业碳汇交易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四、激活农业碳票得市场需求

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为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极具挑战得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多主体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则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减污降碳得成本,为企业、单位、个人提供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得有效途径。因此,碳汇交易市场得潜在需求量巨大。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碳票”变“钞票”,需要激活农业碳票得市场需求,促进更多得市场主体购买农业碳票。一是通过宏观上得支持和制度规范,来引导重耗能企业参与农业碳票交易。通过绿色低碳标识建设,推动企业自主购买农业碳票来抵消企业活动碳排放,从而承担企业责任、塑造低碳品牌形象。

二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农业碳票交易,做好践行社会责任得表率。鼓励碳服务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采取保底收购、溢价分成得方式收储农业碳票。

三是探索构建覆盖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得生态积分体系,将农业碳票消费纳入生态积分体系,结合积分情况提供各类优惠。

四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基于碳票得绿色金融产品,参与农业碳票得存储、交易、融资,创新质押贷款产品,探索将农业碳票作为贷款得可质押物。

五是通过新闻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对农业碳票得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农业碳票得社会度和认可度。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得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农业碳票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得重要工具,作为“双碳”愿景下得新生事物,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践。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在不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得基础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双碳”时代下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得途径。

【感谢系China社科基金〔21BGL003〕、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研究项目〔20AWTJ16〕得阶段性成果】

-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