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牛魔王为什么没有孙悟空混得好?
2017-09-11 12:42  浏览:225

最近,思呈和闫红都各自开设了头条问答,名字分别为“陈思呈”和“闫红说”,各位感兴趣可以移步“头条号”的“头条问答”阅读,也欢迎对她们提问。


牛魔王为什么没有孙悟空混得好?


牛魔王天资不比孙悟空差,起点也不比孙悟空低,为什么最终孙悟空成了佛,而牛魔王却作为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妖怪而被西天佛国软禁呢?


陈思呈:


孙悟空当年在花果山时,结拜了七个兄弟,其中牛魔王是大哥,可以想象,当年他的实力,不在孙悟空之下。但后来他确实没有孙悟空混得好,原因有多个,比如孙悟空的身份,是个拿了红头文件上西天取经的,又比如孙悟空的平台,后台,等等这些因素。而我想说的一个原因是,牛魔王对感情和女色的兴趣太多。


他和铁扇公主生了一个儿子叫红孩儿这点不能怪他,但西游记里讲述到一个妖怪还有后代子女的,也就只有牛魔王了,这不是无意之举。在三借芭蕉扇的过程,我们又看到铁扇公主对(孙悟空假变的)牛魔王的各种亲昵之举,是整本书中少见的接近色情的描写。这些,都足以说明,牛魔王与别的妖怪相比,是比较重视感情的。


而神奇的是他还拥有一个二奶。这二奶,年轻漂亮风情娇俏这些,尚在其次,还是个富二代。是千岁狐王的独生女玉面公主,千岁狐王死后,给她留了百万家私。然后,玉面公主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就闻名而来,情愿倒陪家私,用孙悟空的话来说就是“将家私买住魔王,诚然是陪钱嫁汉”。


原著中看,玉面公主最难得的就是深明大义,对“大婆”铁扇公主(罗刹女)十分宽容。“牛王自来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她(罗刹女)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


牛魔王的齐人之福,虽然令人羡慕,但也可以逆向推断出牛魔王本身的追求。人,总是想什么,才往哪方面努力的。相比之下,孙悟空完全像一个无性之人,全书上下,看不到任何一点他流露感情的地方。


感情当然是事业的牵绊。这一点还用说吗?


孙悟空的追求就是做个工作狂。在天庭看马也好,守桃也罢,他都是等不得穷忙,十分积极努力。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是取经团里最忙的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反复里外,奔波无已。”他很少睡觉,也不怎么吃喝,经常连夜察看敌情,仿佛一个永动机。


每当他听到有妖怪,总是比谁都兴奋,说“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须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我们不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又医得眼好。”


因此孙悟空,比和小妾在书房静玩丹书的牛魔王,看起来是混得好一些。但混得好和混得坏,又该由谁来界定呢?什么样的人生(妖生),才是混得好的呢?谁到了年老的时候,回忆这一生,才会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给出一个深沉而自豪的回答呢?






为什么牛魔王能坐拥铁扇公主和玉面公主,可孙悟空却没女生喜欢?




陈思呈:

首先,孙悟空和牛魔王,两个人的情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孙悟空傲慢无礼,完全不会怜香惜玉,对女色也全无兴趣。他说话是这么一个画风:“我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意思是对唐僧说,我赶走我,猪八戒和沙僧都不算人,都没有什么用处。沙僧有次想帮他个忙,他还说“你不济事,还让我去。”沙僧这人本来话就少,当时也没回答什么,心里对孙悟空的怨恨却无法排遣了。孙悟空得罪人还不知道,他还以为自己特别能干威风,值得


他对身边兄弟这么缺乏情商,在人际交往上的魅力可以想象,他哪里舍得花功夫去讨好女人。但牛魔王可不一样,你看他是怎么对待玉面公主的。玉面公主遇到孙悟空,听说孙悟空从翠云山来,要来请牛魔王,她以为是铁扇公主派他来的,十分郁闷。孙悟空却不容她郁闷,一顿抢白无礼,于是玉面公主又惊又怒,哭着回到家里书房扑到牛魔王怀里。牛魔王先是满脸赔笑地问,“美人,休得烦恼,有甚话说。”美人倒不理他,仍大大撒泼,于是牛魔王又将女子抱住道:“美人,我有那些不是处,你且慢慢说来,我与你陪礼。”听清原委后,还”却与她整容陪礼,温存良久,女人方才息气“。然后牛魔王又开始发誓:“美人在上,不敢相瞒,那芭蕉洞虽是僻静,却清幽自在,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却是家门严谨,内无一尺之童,焉得有雷公嘴的男子央来,这想是哪里来的妖怪……”


这一段的言辞处理,其精到老练实不必多说。


另外,牛魔王之所以有贤妻美妾齐人之福,除了与他的情商有相,也与他的追求有关。他就是一个对感情比较有心得的人,而孙悟空却相反,孙悟空基本是一个不爱吃不爱喝不爱睡的工作狂,同时对感情也没有什么想法。他平生只是希望别人觉得他威风能干,踢天弄井,斩怪除妖。我们固然觉得他没有牛魔王那么讨女人喜欢,但对于他来说,他还懒得讨女人喜欢呢。


求仁得仁,牛魔王和孙悟空,也许都是幸福的。




如何理解孙悟空的情商?


陈思呈:

孙悟空是个爱热闹的人。可以说,他是喜欢交朋友的。但同时他又是不珍惜朋友的。这很可能要归咎于他说话时很低的情商。


在花果山的时候便四处交游,结拜了以牛魔王为首的七个兄弟,后来到天上称圣去,也是“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但是,奇怪的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却没有一个相识的来看他一看。后来取经路上看到牛魔王,彼此也是愁人的状态。想想曾经的兄弟变成愁人,不知道他们各自什么感受,但这对孙悟空似乎是常事。


他跟东海龙王,本来也算是好朋友和老邻居。他的宝贝金箍棒就是跟龙王拿的。身上的披挂也是龙王给的。他取经路上遇到不爽,也去找龙王诉苦。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却是——孙悟空过来抢了兵器和披挂走后,他就直接上玉帝那里告他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东海龙王也没拿他当朋友看。


东海龙王后来还是跟孙悟空保持着表面良好的关系,取经路上多次出手相帮,甚至动用“私雨”,但得益于东海龙王的为人谨慎、圆滑、谦退。


再说孙悟空跟猪八戒沙僧,那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矛盾多多的。


孙悟空说话到底是怎么样一个风格呢?简单举个例子吧。


十万天兵来花果山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大战,得胜回洞,得知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


这个时候,情商及格的人,难道不应该有点悲悯么?别说物伤其类了,别人都是因为你死的啊。


然而孙悟空却说:“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猡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


七十二洞妖王虽然是些獾獐狐猡之类,却也是并肩作战的同线战友。想想他们卖命之后听到这样的话,跟孙悟空还能是朋友么?


孙悟空取经一路对唐僧尽职保护,事事出头,有次沙僧想帮忙,他说,你不济事,还是我来。听了这话之后的沙僧,还能是他的朋友么?


孙悟空就是这样把自己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孤独的英雄,幸亏,他似乎也毫不在意。只要是英雄,孤独与否,他是没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