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禅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静中修定与动中修定的原理不二
首先(提醒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要领;一般人修禅定(经常注重打坐的禅定, 其实禅定的修习(更应该利用上班时、炒菜时、陪小孩玩时、在履行责任和义务时加以锻炼。
为什么:
一个人如果一天只打坐一小时(剩下的二十三小时都不修禅定(那就好比烧一壸开水(烧一分钟(剩下的二十三分钟都在休息(这样水不容易烧开。
反之(如果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修禅定(那就像烧开水烧了二十三分钟(即使没有打坐——少烧一分钟(水也容易煮开。
如果进而再透过打坐加强修习禅定(那么就等于二六时中都在修定(这样很快就可以锻炼起禅定(于未到地定或于初禅得自在。这种境界的达成(花费几个星期就能达成(所以极精进的修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那么禅定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呢:
有三个方法(都相当有效。
第一个方法是谨记一句话;「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不管什么时候(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佛来斩佛(魔来斩魔(一切时地永远活在现量(永远活在眼前一瞬间。
1/8页
明日可能的困难和痛苦(让明日的我去承担(现在只管活在当下、活在眼前。不要前瞻后顾(前瞻后顾会使人心志怯弱、软弱、不果断。
一个人如果能永远活在眼前一瞬间(这个人就能体会什么是「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能够活在眼前一瞬的人(一旦工夫成片(就有办法在眼前一瞬间体现涅盘的奥妙。
我们举一个故事来补充说明。以前有一个人(扛着一壸百年的「女儿红」好酒(走啊走的(一不小心系酒的绳子断了(他听到「哐」的一声(却继续往前走(头连回也不回——已成事实的(毋须回顾懊悔,一般人常是回头过来看一看(自我抚慰一番之后才放下(这是人们很难解脱的原因。
我们能不能对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已经过去的东西(马上放下(继续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能够这样的人(就能逐渐体验什么是「只管打坐」。
若把这种心态融入打坐中会怎么样呢:一般人打坐之所以不能很快的在三分钟以内进入定心的状态(是因为老是前瞻后顾(不能活在当下。 打坐时常想;「槽糕,我又起杂念了,」「糟糕,我又坐得不好,」人一直在追问过去和未来(其实妄念、杂念就在被你察觉时已成为过去(已经不存在了。 人不须为了不存在的事忧恼(还没来到的境界是不存在的(人也不必为它忧恼。一个修禅的人是具高度理性、高度自制的人。什么是高度理性:就是超越人类前瞻后顾的习性(勇敢的面对现实(注视现实(观察它(究明它(这才是真正的菩提勇士。
密勒日巴的弟子冈波巴大师曾说;「修大手印的人(要朝向不跟杂念为敌的目标迈进。」修禅的人和修大手印的人一样(不要跟杂念为敌。杂念生起了(不要想;「唉呀,杂念又来了,」然后又想;「最好它不要来,」这种坐禅是很痛苦的。他不能在禅定里得到喜悦轻安(因为他的打坐是挣扎、搏斗的世界(而不是「落花任凭风去扫(柴门且待月来关」的自在、任运,不是「起唯法起(灭唯法灭」
2/8页
随它、任它、不管它、不理它的境界。佛教是「非暴力主义」的宗教(即使对待妄念都不采取暴力(一切来随他来(去随他去。这个是把握「活在眼前一瞬」的说明。
第二个方法(或许更适合一般人(它所要把握的着重点和上一个不太一样。这个方法只是记住并确实去实践一句话——「活在过程」而已。我们一般人常活在目标里(而忽略过程。
例如赶搭火车(到火车站是目的(人就急急忙忙的(心里只想到火车站而已(而过程中的景致他都忽略了。口渴喝茶(就只是想喝茶(而煮茶、取杯、饮下的过程他都忽略了。到公司上班(目的是赚钱(但工作的乐趣他都忽略了。这样的人活得「很辛苦」。
一个能够欣赏眼前片刻之美的人(必然是活在过程的人。虽然是要去台北搭车没错(但我活在过程里,虽然想喝茶(但是手伸出去以及动个念头(都不要放肆,炒菜时(把菜端上桌请大家品尝是目的(但是可以慢慢来。
又如我站在这里(要把心情、感受讲出来是我的目的(但表达的过程也不可放逸,你的点头虽然是给我的回馈(但是点头的时候仍然要留意安详。能活在过程之中(将目的和手段、目标跟过程合为一体(浑然活在「一」的世界里面(是很美妙的。 活在「一」的世界里面(才有可能去体验「零」的世界。一个没有达到「一」的世界的人(对于「零」是什么、「空」是什么(永远都是在理论上、观念上捕捉而已(不能有现量的经验。
关于活在过程里的要领(我也说一个故事(方便大家去体会。
佛陀灭后一百年(有一个修行者(他因为没有看过佛(不晓得佛的身相庄严到什么程度(就去拜访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比丘尼(请她告诉以前看到的佛陀身相是如何的庄严。那老比丘尼对他说;「好啊,明天这个时候你来找我(我告诉你。」于是他就回去了。
隔天(他真的来找那位老比丘尼(当修行者敲门时(老比丘尼说;「请进来,」他门一推(进去就跟她顶礼(老比丘尼对他说;「你起来,回去吧,」他说;「可是妳还没告诉我。」老比丘尼说;「我说啊,你没有资格问我佛的身相庄严到什么程度。一百年前我用这个方法考验舍利弗(他可没弄翻我的油。你一推开门(就把我门后那满满一碟子的油泼了一地。回去吧,」那个修行者听到这番话(感到很惭愧(并且也有所体会(回去之后努力修行(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
3/8页
想想看(这只是敲门请进而已(如果是我们(可能连门板也推倒了。那修行人把油泼到地上(表示他「活在过程」的工夫还没到家。
接着(我们来谈第三种锻炼禅定的方法(那就是要经常发愿。 可是如果发这样的愿效果是不好的(例如有人跪在佛前说;「我如果没有把禅定锻炼成功(没证入解脱的话(永远堕入阿鼻地狱。」像这种愿就没有多大用处。或有人跟他的朋友说;「如果我骗你的话(会遭天打雷劈。」这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人发愿要具体(并且要循序渐进。
例如经常打小孩(他就可以在朋友或在佛的面前发愿说;「我某某从今天开始(如果再打小孩(我罚自己一个月不看电影。」
如果你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就发这样的愿;「如果我在背地里批评朋友(我罚自己一个星期不能看书。」这样的人(他的意志力会慢慢增强, 但是注意的是(如果你违反本愿的话(要依愿而行。你不能在违背誓言之后(又不去履行你自己许诺的惩罚(这样禅定的锻炼就不会成功(你一定要切实遵守自己的诺言。
4/8页
人透过这样的锻炼(对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身旁周围的人会越来越喜欢他(他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意志力会越来愈强(连带着禅定力也会与日俱增。
以上皆属动中定的修法(至于怎样在静中修定呢:请看《禅定小论》第三篇《静中修定与动中修定的原理不二》
静中修定与动中修定的原理不二
怎样在静中修定呢:其实静中的禅定(只要运用动中的原理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静中修定与动中修定的原理不二。如果你在动中采取「活在过程」(那么你就在观察呼吸起伏时运用「活在过程」的原理(吸是你的目的(呼也是你的目的(但是过程要放松、安详(不要急躁(这样就可以。
如果你采取「活在眼前」的方法(以我的经验来讲(有三种所缘境可以为观想的对象;
第一、是眼睛闭起来(双眼垂帘的境界。
我们眼睛闭着以后(自然就看到眼前一片黑暗(就将眼前的黑暗作为我们观察的境界。
如果起妄想杂念时(我们不要理它(因为活在眼前的人(「百年好酒坛破掉」是不回顾的(你只管继续看着「这个」。
如果你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把他拉回来(不要再想;「唉呀,我刚又去别的地方了,」就不要管这些(只管眼前的「这个」就好了。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