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军训。制图人:郝永红
中国网新闻9月11日讯 近几年,抹黑学生军训的网文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学生军训的正确认识。前不久,就有网站刊发一条关于广西某校初中生在“军训”中遭教官体罚,导致学生手掌被烫伤的消息。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社会关注。
学生参加军训,既是国家法律、教育大纲规定的硬性指标,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国防意识、身体素质的基础性活动,学校重视、家长支持、学生欢迎。
但是,随着学生军训率的逐年提高,抹黑军训的事件也被一件一件抖擞出来。2012年北京大学军训的“病倒事件”,2013年河北保定军训的“受伤事件”,2014年湖南龙山军训的“打人事件”,2016年山东青岛军训的“恋爱事件”,这些事件经网络曝光后,网民很难辨别真假,遂被无限放大传播,给学校和军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学生军训引发关注,这是因为军训牵涉到多数家庭,尤其涉及到孩子伤害问题,社会就会更加关注;同时,在一些网民看来,学生军训和军队有关系,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关注的程度要高于社会同类新闻。不可否认,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在学生军训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但这不是主流。
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看,全国各类有军训任务的中学、大学都能够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其中多数大学都有专门军训办公室和主管人员,军队对大学、中学军训派遣现役教官的比例高达85%,超过90%的学生军训实施计划都经过国防教育主管部门、军事单位的审核。
近年来,北京市投资2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了7个学生军训基地,天津市筹资3亿元用于学生军训配套设施建设,上海市投资13亿元建成了集科技、国防教育、学生军训于一体的东方绿舟国防教育基地,贵州、辽宁、河北等地不仅学生军训有专项资金支持,而且有的地区还把学生军训办公室设在了省军区,全省统一规划学生军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