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净资产收益率多少才合适?
2018-06-21 12:21  浏览:202

常有人问我净资产收益率到底多少是合适的,太低了固然不好,太高了是不是也有问题?

我自己是从这几方面考察(不完全归纳,希望大家补充):

1、行业较长期间内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企业的过往净资产收益率的最高最低及平均值

3、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

4、企业的融资杆杠和财务安排的稳健度

5、企业的分红派息率的高低

6、你要求的投资复合收益率

首先,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跟你的复合收益率要求有关。长期来看,股价的增长跟企业的增长是同步的 ,所谓价值决定价格 。 理论上来说 如果公司用净资产作为本钱再加上借来的钱赚钱,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所以,从长期价值投资看,你如果要求股票复利增长越高,那么公司必须要有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除非你在净资产以下的价格打折买入。。。巴菲特就常干这样的事情。。。不过在中国这样的机会似乎并不多。

其次,净资产收益率除了要满足你的投资预期,同时还要满足行业的常识以及企业的能力。如果你发现你的复合收益率要求远超过所有公司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那么说明你很贪心,你不适合成为一个价值投资者。。。^_^

再次,企业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在一个上升通道,企业在一个快速成长阶段,那么,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逐渐抬高,不过,你必须考虑,这样的快速成长阶段,空间有多大,期间有多长,如果不能持续的话(个人以为一般来说都不太可能长期维持快速增长),那必须保守看待。

此外,对于一些成长空间不大的行业,企业没有更多的扩张需求,利润往往用来派现回报股东。那么利润的分派会使净资产的累积速度减慢,净资产收益率将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最后,净资产收益率跟企业的财务杆杠的运用有关。合理的杆杠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所谓借鸡生蛋。但是我们必须警惕融资杆杠带来的财务费用的增加以及企业还款能力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小熊之家

好文章,基础教材,解释清楚了不少误区 有一个地方不明白:“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这里是不是要考虑买入时候的市净率呢?不然一个公司ROE=60%,我用10倍的市净率买入,我的年收益率也有60%

做股票耐心最重要

我的理解是: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外部权益融资, 也不进行分红,同时保持一个恒定的权益增长率(以年初权益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你就会发现,净利增长率等于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增长率), 因此从长远看,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

阿甘式投资

所以我说是从理论上来看。我一般在考虑企业是,尽可能把他看作一个非上市公司,权当他就没上市,没有二级市场交易,买入就不能卖出,所谓“手中有股,心中无股”。

转贴:如何理解净资产的收益率与净利润的增长率的关系?
阿甘式投资:
您好!
你文中我有点一句不理解:即“ 理论上来说 如果公司用净资产作为本钱再加上借来的钱赚钱,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这句。
在我理解,股票的复合收益率应该是净利润的增长率,你的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我明白,但问题是,在证券市场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到的钱将在一定的时期内促使其净资产的收益率小幅度增长,却造成净利润的增长率大幅度增长,例如前两年的苏宁电器。
我原以为净资产的收益率仅仅用于在我们买入一个公司时,作为一个买入参数对其pb的一个衡量,如艾葳在文中提到“公用事业公司,15%的净资产的收益率可以考虑给其2倍的pb”(原文不记得了,大致意思如此),你推荐的巴菲特的书中,也有关于see^s candy公司买入时的理解,我个人理解也仅仅是将净资产的收益率作为一个买入价的参考。
您的这篇文章让我震惊(呵、呵,您以前的一些帖中也让我心花怒放),因为,我从未将净资产的收益率与股票复合收益率具体联系起来,我买入时主要结合净利润的增长率看pE(从第一眼文中学来的),再结合净资产的收益率看pb(这招是从艾葳的文中偷学来的),但您文中的理解,似乎指净资产的收益率就等同于净利润的增长率,否则,就不会有“复合收益率也将就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这话。
求教:从长远看,你的股票的复合收益率是净资产的收益率还是净利润的增长率。如何理解净资产的收益率与净利润的增长率的关系?望赐教!
我个人的理解: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企业年初的每股净资产是10元,而年末的每股利润是2元,企业一直保持20%的净利润增长率,我们测算一下结果会怎么样:
年度 1st yr 2st yr 3st yr 4st yr 5st yr 6st yr ...
净资产 12.00 14.40 17.28 20.74 24.88 29.86
净利润 2.00 2.40 2.88 3.46 4.15 4.98
收益率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那么,当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假如下降到15%,你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也会逐年下降,直到15%为止,如果此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15%的话,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会一直保持在15%的水平。
相反如果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假如上升降到25%,你会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也会逐年上升,直到25%为止,如果此后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保持25%的话,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会一直保持在25%的水平。
从这个简单的模型我们不难看出,净利润的增长率跟净资产的收益率之间是有着必然的相关性的。换句话来说,理论上,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长期来看,一个企业未来平均的利润增长率,应当最终和他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吻合。
除此之外,净利润增长率影响着投资回报的周期(或称市盈率),增长率越高,投资回报周期越短(意味着市盈率越低)。也就是说,当净利润增长率越高时,原本静态的投资回报周期会随之缩得越短,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增长的企业我们可以接受更高的静态市盈率。
同样地,市净率也是这一个道理。一般情况而言,股票的买入价格会高于每股净资产,从企业收购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你的收购价格一般会高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每年的净利润会结转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去,那么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越高,净资产达到你的收购价格的速度越快(意味着回本的速度越快)。从股票的角度来说,便是每股净资产达到你的买入股票价格的速度越快。这样,更高的利润增长率使我们可以接受更高的市净率。
按照我们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未来平均的净利润增长率,最终影响着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在这一点上,使市盈率和市净率产生了关联,也和你的投资收益率的预期发生了关联。

我静的象一块石头提到:
净利润的增长率=(B*(1+ROE)*ROE-B*ROE)/B*ROE=ROE=净资产收益率或由ROE=E*(1+净利润的增长率)/(B+E) 推出 净利润的增长率=ROE*(B+E)/E-1=(ROE*B+ROE*E-E)/E=(E+ROE*E-E)/E=ROE*E/E=ROE=净资产收益率


是啊,其实就是简单的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和公式变形。

新手学徒

今天花了一天时间来理解您的这个回帖(恕我愚钝),从开始的欣喜若狂、到自己操作观念的混沌(或者说近乎崩溃)、再到与我自己的操作思路融合,感觉自己原来的操作思路也基本与此相同,只是增加了一种暴利可遇不可求的淡淡失落。
另:您转载呆二的文章让我惶恐,因为我没见过内在价值的具体公式,所以文中很多关于其内在价值计算的理解我看不懂,后来我看了黄铁鹰的企业价值的不可知论后才恍然大悟,感觉呆二确实人如其名,企业的价值根本无法精确计算,何来精妙计算?也感觉黄铁鹰太过于不可知了,公司的价值无法精确计算,但可以给它一个波动范围,大体用市盈率或市净率就可以来圈定,感觉巴菲特的模糊胜过精确的观点确实是高,不知我这样理解呆二的文章是否有错?

阿甘式投资

很高兴你的顿悟。。。
世事往往如此,顿悟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顿悟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其实一切从来就是那样摆在那里,只是你的双眼是否被贪欲所蒙惑。想清楚了,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关于呆二的那些模型和公式,看不懂也无所谓了。或许真正需要我们搞懂的,并不是那些东西,而是企业本身。企业投资既不是黄铁鹰所认为的赌博,也不是呆二所认为的数学游戏。一个好的生意,只要你理解了她的内在逻辑,当他真的被低估的时候,用一点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以知道。需要非常艰难的辨识和数理分析才能得到的结论,往往可能说明企业的确定性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一定要紧记常理,所有不符合常理的东西最终都是不能持续的,否则就不会被称之为“常”。我们时常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人们视而不见的常识。我们要掌握一些财务和投资的常识,企业和行业的常识,从常识入手去分析企业,你能看出很多道道来,有了这些常识,年报能够告诉你很多人们置若罔闻的东西。投资的基础应当是常识,而不是那些高深的东西。
投资或许最需要的不是那些高深不凡的专业知识,而是平常心。不去追逐不属于你的财富,或许你就不会有那份淡淡的失落感。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资本市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个人世间?是为了追逐那些荣耀的财富,还是财富背后的坚实丰盛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我不知道别人的选择,我选择后者,来到这里,或许我更倾向于做一个修道者,感悟平凡而丰盛的人生意义,财富不过是不期而遇的副产品。或许这样的心态更容易让人在投资的求索之道上走得更快乐,更心清目明。财富就像天上飞舞的蝴蝶,或许在你静下来的时候,他们会停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古人告诉我们宁静致远,放下那颗为财富而忐忑的心,静下来,我们才能看得更远。静,则生智。
我就说到这里,或许很多都是无用的废话。。。不过是我的箴言。

做股票耐心最重要

关于净资产收益率,曾经写过一篇博文,现粘贴于此,供大家讨论: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例, 平均净资产是年初净资产与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为便于计算,国内上市公司用年末净资产代替平均净资产来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如果用年初净资产作分母来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为股东权益的增值率。实际上,一个持续稳定的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业绩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的保证。
1.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及净利增长率的关系
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外部权益融资,所有利润全部用于再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产生的损益全部计入利润而不是计入资本公积,同时公司保持一个恒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公司净利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如下关系:
净利增长率=(2+ROE)/(2-ROE)
如果以年末净资产计算ROE,则有:
净利增长率=(1+ROE)/(1-ROE)
实际上此时的净利增长率=股东权益增值率(即年初净资产收益率)
以上可见,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业绩增长率也相应越高。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讲,股票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业绩平均年复合增长率+每年分红折现平均值/购入时的股价。因此,理论上,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业绩平均增长率一直能保持高于你所希望的投资收益率,你可以不必考虑股票的买入价格的高低,只要你能长期持有,未来肯定能达到你的所想要的投资收益率。
但问题是:业绩的增长率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我们不能保证今年的业绩增长率未来可以保持不变,即使是业绩一直比较好的股票,业绩增长率也会发生大幅波动,我们无法根据今年的业绩增长率来判断未来的业绩增长率,而对于经营稳建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就要小得多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净利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大致估计出公司未来业绩平均增长率。以下数据可以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与净利增长率的关系:
年度 期初净资产 权益增长率 净利 净利增长率
第0年 10000.00 10% 1000.00
第1年 11000.00 10% 1100.00 10.00%
第2年 12100.00 10% 1210.00 10.00%
第3年 13310.00 12% 1597.20 32.00%
第4年 14907.20 10% 1490.72 -6.67%
第5年 16397.92 10% 1639.79 10.00%
第6年 18037.71 8% 1443.02 -12.00%
第7年 19480.73 10% 1948.07 35.00%
第8年 21428.80 10% 2142.88 10.00%
平均 10% 11.04%
复合增长率 10.00% 10.00%
上表中,不考虑分红,为计算方便,以权益增长率(期初净资产收益率)代替净资产收益率。
上表中,第3年权益增长率从10%上升为12%仅2个百分点,但利润增长率却从10%上升到32%,而第4年当净资产收益率回复到正常的10%时,利润增长率为变为负值,而第6、7年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但长期来看,只要权益增长率保持稳定,净利复合增长率与权益增长率相等。因此在判断股票价值时,如果利用净利增长率,往往会被某一年的超常增长所迷惑而予以高估,有时又会因暂的业绩下滑而低估股票的价值,而利用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小的波动,可以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2.净资产收益率进行选股时应考虑因素
(1)要选择净资产收益率高的股票,越高越好;
(2)选择净资产收益率相对稳定的股票,忽高忽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多是非正常经营收入的大幅变动,有时甚至是会计做帐的结果,并不能保证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3)许多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因发展空间的限制,每年的净利无法再用于扩大经营规模,如果公司不将这些利润分配给股东而是购买债券或存入银行,利息会使公司每年利润继续增长,但高净资产收益率会逐年下降,这样的公司股票应该抛弃。
(4)一个公司因未来发展空间逐渐变小,可通过增加分红比例的方法来继续保持较高净资产收益率,但此时利润增长率可能为零,选择这种股票的依据不是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而是现金红利与股价的比率高低。
(5)最好的选择是:过去几年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在稳步增长,并且这种趋势未来几年仍能保持。

理财学习中

由于财务杠杆的影响,会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这样的话好像用毛利率做一下配合考虑比较好

阿甘式投资
财务指标的观察,必须基于对于企业的观察,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来理解。如果脱离了这些东西,财务指标就成了天马行空的教条了。
譬如,轻资产型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往往会比较高,但这样的企业债务也必然多,你就要关注他的还债能力,从流动比例,速动比例,到未来现金流对于长期负债的覆盖能力情况;
重资产型的企业,你必须关注他的折旧,企业必须预留足够的资金在生产设备折旧完报废的时候来做资产的更新。
连锁类的企业你要关注他的单店利润率,尤其是新开店的利润率水平变化情况;关注企业的资本开支速度,能否跟他的现金流匹配。很多开连锁的,不断地开新店,资本开支很大,而单店平均收入却快速下降,成本快速上升,很多店子出现亏损,一旦规模大到某个程度时,企业会出现现金流无法支撑正常运营的情况。
又譬如资源类等周期性行业的企业,你可能要从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很多年的毛利率变化状况,看看企业在经济周期低潮的时候的盈利能力,以防自己在行业景气的时候介入,然后行业的景气度开始下滑。要关注企业的成本,假如在经济低潮期,还能否盈利,也要重点关注企业的财务安排能力,能否有足够的过冬准备。
再譬如制造型的企业,你必须非常关注企业的成本构成,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分析其成本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企业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是人力成本优势,还是原材料成本优势,还是技术优势还是品牌优势等等。制造型企业你还必须考虑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率的变化。大量的制造型企业往往是在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增加的时候,但实际上单位资产的利润确实在不断下降的。制造型企业还必须关注可产品的替代性。有些行业,新的产品的出现,意味着宣布老的产品的消亡。譬如当年的传呼机。。。当然这个可能看似跟财务报表没有关系,不过产品的被替代往往有一个过程,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规模(收入)的变化可以得到一些线索。要结合产业的实际变化来看财务报表。
消费类的企业你可能要很关注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之间的差额,看看企业的净利润的组成,看看应收帐款占了净利润的比例,应收帐款的周转率、存货的周转率,现金中间还有多少应付帐款需要支付,多少资本开支需要开支等等。
又如金融性企业,企业规模(譬如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变化,自有资金和杆杠资金之间的比例,业务结构、坏账率、拨备率、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融资成本、投资能力,还有一些专项指标等等都很重要。
等等等等。。。不一而嘱,上面很多财务指标有些是某个行业的特性,也有很多是绝大部分行业和商业企业的共性,大千世界,说不完的,我所懂的也非常有限。
总之,财务指标是死的,而企业和行业是活的,只有真正的理解了企业和行业,你才能理解一盘数字的真正意义,才知道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行业,哪些财务指标重要,该结合什么去看,才能知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指标的高低固然重要,但经验的积累或许更重要,而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同样的一堆数据,能够看多深,就看你对财务和行业企业理解的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