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小心!别让你的坏情绪伤害孩子!
2018-06-29 12:18  浏览:203

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孩子早已是大部分家庭的重心。有机构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高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把全部空余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可尽管如此,父母们仍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一位爸爸或妈妈都有多重身份:在家里是家长、原生家庭中是孩子、在公司里是员工……矛盾和焦虑往往不可避免。反思一下,你有没有因为工作或夫妻之间的口角影响情绪,从而影响到孩子?每次发火后,心里都会无比愧疚,但暗下决心不再这样之后,下次依然控制不住自己,是不是你?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父母的境况,也无法改变单位人事的复杂和效益的提升,但在自己的家里,家庭的氛围要靠我们建设和维系,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的情况下,掌控好自己在家时的情绪,就尤为重要。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哈爸”带来的情绪管理秘籍——


如何掌控好自己的情绪

来自第一阅读 


好情绪,才有好交流


面对孩子种种不尽人意的表现,父母该怎么做?或者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第一要素就是掌控好情绪。


我这里讲的是“掌控好情绪”,而不是“控制好情绪”。这两个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我们总觉得是孩子让我们抓狂,但多数时候不是我们被孩子逼疯,而是我们自己的坏情绪把自己逼疯了。


有很多家长习惯性地带着情绪来管孩子,这样的情况十分常见:

上班时,孩子的爸爸挨了老板的批评,很不开心,结果下了班回到家里,就开始没事找碴儿。


孩子刚喊了一声“爸爸”,这位爸爸不问孩子什么事,嘴里只是说“去去去”,把孩子拒之千里。就这样的情绪,你能指望孩子和你好好交流吗?


当然,爸爸的情绪也有好的时候。比如又赶上一天,这位爸爸得了奖金,高兴了,回家就说:“哎呀,女儿呀,咱们俩聊聊天儿。”

可是,面对你阴晴不定的情绪,你的女儿会怎么说呢?这种情况下,她就不敢说话了,而是会敷衍你。长此以往,你和孩子的沟通就出现问题了。


放下焦虑,把握今天


好的情绪,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经常听到妈妈们说焦虑,甚至孩子刚生下来,就开始焦虑。你焦虑什么呢?


焦虑孩子上幼儿园;

上了一个好的幼儿园,又焦虑在幼儿园老师会不会给他吃不好的东西呢;

接着焦虑小学,我能上好学校吗?

到初中了初中很关键哪!更得焦虑了……


就这样,妈妈每一天都在焦虑中生活着。


孩子刚生下来,你焦虑什么呀?控制好你的情绪,高高兴兴地陪伴孩子就可以了。所以一步一步地走,没有必要想得太久远。今天的事情都还没有做好,想明天有什么用呢?现在的父母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焦虑,过两年可能就变成了素质教育的环境。与其天天想明天怎么办,倒不如把握住今天。


现在很滑稽,出现了一种职业选择的经纪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呢?给小孩儿选择职业。一个小孩儿的职业,你能给他选择好?我倒要问问这个经纪人,您老人家把您自己的职业选好了吗?谁知道再过十年,你的工作还有没有。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是一个高级工程师,那么未来,我的工作会不会被别人替代了呢?

所以,与其担忧明天会不会失业,不如今天高高兴兴地陪伴孩子,陪伴他吃、陪伴他喝、陪伴他玩儿。很多家长说,和孩子一谈学习就头疼。这里所的“学习”,什么都有:钢琴、小提琴,学这学那。可如果对于孩子来说,你把这个“学”的过程变成“玩”,是不是更好呢?


孩子接触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在玩:玩钢琴、玩足球……如果在他那个年龄,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了“学习”,孩子不累才怪!


换位思考一下,让你天天学习,对你说:“给我考个博士。”你是不是也累呀?如果我告诉你,玩儿好了能玩出个博士来,你是不是也很高兴,愿意去试试呢?玩儿,是人的本性,所以同样的事情换个词儿说,你的心情就会愉快了。


别把坏情绪带给孩子


在美国,焦虑的情绪在华人中也是很普遍的,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夫妻关系问题。


有这样一个案例:

孩子感冒生病了,妈妈在家里专心陪孩子。外面大雪纷飞,生病的孩子不健身、不锻炼、不睡觉,就让妈妈这样陪了一个礼拜。这天,爸爸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一看儿子病好了,说:“等一会儿咱们吃完饭,咱俩出去溜达溜达去。”


妈妈这一个礼拜在焦虑中度过,心情十分烦躁,便没好气地说:“去去去,孩子这一个礼拜天天生病,你陪了吗?我做饭,我喂药,你倒好了,一回来让他到外面去玩。好不容易刚好点,再感冒怎么办?”


原本兴高采烈的爸爸,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自然很生气。于是,看着桌上的饭也没有食欲了,干脆“惹不起,躲得起”,摔门离去。干什么去了?往往是出去喝酒去了。

我做过很多场演讲,台下就有不少这样的爸爸。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让妈妈更加焦虑。但爸爸离家之后,妈妈又会想:这么大的雪,爸爸到哪去了?是不是又喝酒呢?喝醉了会不会躺到雪地上出事呢?


心里的重重焦虑还没捋清楚,这边又开始数落起孩子:“你这个字怎么又写错了?!这个字应该这样写,这个笔画不对,听见了没有!”不知不觉,情绪就上来了,而且越来越控制不住,还怪孩子把自己逼疯了!


在妈妈的这种情绪之下,孩子能安心学习吗?每写一个字,他都战战兢兢,害怕妈妈的无名火又发过来。究竟是谁把谁逼疯了呢?在这种心理极度不安全的情况下,孩子学习能有效率吗?所以,做父母的掌控好情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掌控好情绪,并不简单。今天我来教大家一个办法:当爸爸的,下班回家在门前停留几分钟,把所有的不快乐都丢到脑后,只想我今天高兴的事,进了门就开始高兴,感觉就像又捡个大元宝一样,非常高兴。


难道不是吗?家庭和美,又有可爱的孩子们,难道不是上苍眷顾吗?这样想着,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太太和孩子见到这样高兴的爸爸,整个家里气氛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以这样的状态和孩子相处,是不是就很容易了?


那么,有了好脾气的爸爸妈妈,孩子是不是都会一帆风顺呢?也不见得。我们经常说一句成语,叫做“蹬鼻子上脸”,实际上就是说如果你无原则地好脾气,孩子会欺负你,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当耳旁风。想想是不是这样?只会打哈哈的父母,孩子往往也不会待见你。


我们行为实践学提倡的就是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就是该随和的时候随和,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该发火的时候,要稍微发点儿火,但是千万不能让你的坏脾气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要掌控好这个坏脾气的范围和时间段。10分钟,给孩子一个警告,过后,大家又嘻嘻哈哈。


在家里,无论多大的事情也不能没完没了地说,要过得去。过去之后,又可以回到非常祥和的气氛中,这样,我们的家庭、我们孩子的教育,才能走到正轨上来。


这样,我们就不再是那个时刻把焦虑写在脸上的爸妈、时刻为未来担忧的爸妈,那么您的孩子的未来也不容易令人担惊害怕。


内心焦虑卸下了,家长在孩子面前怎么的表现才算是好呢?欢迎继续跟随第一阅读,关注哈佛学子行为习惯养成36计之七:《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今天的主题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有什么建议请到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介绍

王建军

教育家、作家

美国行为习惯培养实践学创始人

行为实践培养学院院长


曾在多地举办近六十场演讲;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听众逾三十万,学院目标是:强化孩子好奇心,引导孩子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左右脑身心协调发展。精心散养,让孩子成为具有自推型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学霸。


他还是拥有五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型企业家。成功为大凉山地区募集衣物两千五百多件,目前正为大凉山山区筹建图书室与幼儿园和小学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