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参观碧云寺
从植物园出来,虽是正午,但还未过晌。恰逢农历的初一,就往香山方向赶去,因为碧云寺就在那里。
碧云寺让我向往的主要原因是它那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寺庙的房顶一般都是歇山顶的,而碧云寺里有一个独特的建筑却不是这种传统的屋顶结构,而是在一个底座上有五个宝塔,一个稍大的,周围四个略小一些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知道。总之,这个独特的造型独特一直吸引着我,让我充满了好奇。并且,这个好奇之心由来已久,应该是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了。
倘要追究起来,如何知道碧云寺的?大约是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翻看父亲的一个笔记本,那个笔记本里有多幅照片插页。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彩色照片的,彩色画面当然就具有非同凡响的吸引力。画面上美景也全是北京的,那可是首都的美景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里面有天安门、颐和园、北海公园、八达岭长城、香山等美景,当然,也有碧云寺。
现在想来,这些照片色彩鲜亮、图像清晰、构图精美,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因为我经常翻看这些图片,还从这些图片下面的标注,认识了这些文字、这些地名。
如今,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站在碧云寺的山门外,我定睛观瞧,只见这个简单的山门竟也是与众不同的——房顶是卷棚式与歇山式的组合,中间部分前坡呈弧形滚向后坡,前坡与后坡两侧是卷棚四脊,四脊之外是类歇山顶结构,这样又有八脊。一个不大的房顶上,竟有着卷棚十二脊的韵味!真是独具匠心啊!
来到碧云寺院里,在绿树掩映中,还看不到那座标志性的庙宇。
但是,在这里却看到一个题为《永远的怀念》的展板,上面还摘录着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片断——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这些话语,一下子让我肃然起敬!
孙中山先生秉承“天下为公”的理念,为实现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 总结的那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崇敬良久,我又接着往里走。
里面的山门、弥勒殿、释迦牟尼殿和其他寺庙都是一样的,只是这里的院落是依山而建,又深藏在参天树木之中,就如同是藏在北京西山里的一串佛珠。
再往里面走,穿过一个菩萨殿以后,又有一处院落,正中的门楣上悬挂着宋庆龄题写的“孙中山纪念堂”匾额。殿内正堂是孙中山坐姿雕像,还陈列有苏联当年赠送的玻璃盖钢棺,孙中山先生遗墨、遗著等文物。两侧厢房里还陈列有孙中山先生生平图片,较为翔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先生的发展路径和革命路线,还有那句让人心潮澎湃的警示之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啊!这句话时至今日也不过时——为了实现的复兴大业、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每一位儿女都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看过这里的介绍我才知道:孙中山纪念堂原是普明妙觉殿,因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在移往南京前在此停放,并在这里举行公祭活动,而后被国民改为“总理纪念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孙中山纪念堂”。
原来如此!我也终于明白大门口展出的《永远的怀念》的意思!
向革命先行者致敬!
离开孙中山纪念堂再向后走,远远地就看见那座与众不同的殿堂,高耸入云,需仰视可见。而在此时,我已经知道,这里不仅是一座独特的殿堂,而且还是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既然只能远远观瞧,那我就通过百度研究一下这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吧——
这座殿堂名叫“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它的特点是,在方形座基上建五个塔,中心一个大塔,四角各有一个小塔。这是密宗金刚部的“曼陀罗”(神坛),供奉金刚五部佛及诸天菩萨。
再看这座金刚宝座塔,只见它分塔基、宝座和塔身三部分,各处衔接紧密,做工精细。顶上的五座塔是密檐式结构,前面还有两个像北海白塔一样的小塔。设计之独特,造型之别具,让人叹为观止。
待我将要离开这里时,我看到两位老夫妇相扶相牵地、小心翼翼地走上台阶,来到牌坊前的平台处,抬头瞻仰这座塔。看他们的神态,我感觉他们的年龄应该已过古稀了。直到古稀依然如此相爱,自然是将包容、平静、平常做到了极致。不用拜佛,他们就是佛。
我不禁问他们:需要我给你们帮忙照合影吗?
他们感激地对我说: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只是到这里遛个弯儿、看一看。
感激心即佛心!他们肯定是待人友善的人。
我没能帮他们做些什么,不觉有些遗憾。但转念又想:我怎么会有遗憾呢?我已经语言布施了啊。正在纠结之时,忽然又一闪念,我不禁哑然失笑:我著相了!
《说走就走》系列之《一路向北》(十三)
2018-07-25 19:00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