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趾甲往肉里长,这 5 件事可以让你步履轻盈
2018-08-03 16:08  浏览:179


趾甲往肉里长,大脚趾最常见,很容易导致红肿疼痛,破溃流脓,肉芽增生,反复发作,寸步难行,这在专业上叫嵌甲。


有的人趾甲先天长成上图这样,很容易中招。但也有些先天形态良好,后天处置不当而发病的。至少下面这两个最常见的因素是完全可避免的:


1. 趾甲修剪方法:转角处须留长


不恰当的修剪,是导致嵌甲和甲沟炎最常见的原因,没有之一。需要特别注意:有没有甲沟炎,趾甲修剪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平时没有甲沟炎的情况下,必须做保护性的修剪,如上图中,中间的示意图,趾甲的两个角都比下面的肉(甲襞)要长一些,这样随着趾甲长长,两个角也不会顶到肉里去。右侧图就比较危险,趾甲两边的转角都修掉了,新长出的趾甲转角部分就有可能楔到肉里去了。


但是,如果已经出现甲沟炎,红肿化脓,并且趾甲的转角处已经顶在肉里,有明显的破损,这时应该修掉楔到肉里的转角部分,与上图中右侧图类似,有利于消退炎症。


2. 尖头鞋是罪魁祸首


尖头鞋,脚趾处于挤压状态,趾甲边缘对周围的皮肉形成较大的压力,如果是尖头的高跟鞋,脚趾承受的重量更大。



尖头鞋,受挤压的皮肉组织相对缺血,加上狭窄密闭的环境,很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嵌甲、甲沟炎。类似的原理,长时间步行、运动以及负重,也是高风险的因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应尽量避免,还有下面的三件事会很有益处。


1. 温水泡脚好处多


可加肥皂,每次20分钟,每天1-3次,既可以平时作为预防,甚至对轻至中度疼痛,轻微发红,没有分泌物的情况,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甲肉分离


既然趾甲和皮肉之间总是有「矛盾」,解决的办法当然是分开,各自冷静一下。方法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对于没有破损,没有分泌物,轻中度的嵌甲,可以在趾甲下面垫棉球、牙线等物体将其分离开来。


牵拉皮肉


用胶带将一侧的甲襞牵拉开。


趾甲塑形



这是一个在德国应用多年的技术,由相对较硬的特制钢丝勾住趾甲两侧,然后由较软的钢丝加压收紧,最后钢丝及接口处用凝胶进行封闭固定。


3. 手术:终极解决方案


手术分两类,一类是清理和控制炎症为目的的,包括肉芽组织的清除、拔趾甲等;另一类是终极解决方案,斩草除根,把侧边的部分趾甲连带不断复制生发趾甲的组织也切除干净。关键在于除根务尽,否则春风吹又生,白挨一刀。


嵌甲确实是小毛病,甚至某宝上都有各种花式的设备材料,可以随时下单 DIY,但医生们临床治疗的嵌甲,可能 90% 都是先被足浴店修脚师傅处理过的。他们设备「精良」,削甲如泥,不会管你什么保护性修剪;他们胆大包天,红肿流脓,肉芽增生的也敢照单全收。


忍不住还是提醒各位,剪趾甲、泡脚、选鞋子靠自己,其他的操作还是交给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