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你该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爹妈
2018-08-03 16:09  浏览:198


我想这几天,大家都被一篇文章刷屏了。


来源一个刚刚以707分被北大录取的女孩王心仪,文章名字叫《感谢贫穷》



对于贫穷,她在文章里她写道: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因为贫穷让她: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激励着她努力,让她考上了北大,逆袭成功。


是的,她将她的成功间接的归功于贫穷。其实她说这句话,我是服的,至少证明她是一个生长在逆境但是永不服输的女孩。


但是,当“感谢贫穷”这个理论被几大官媒疯狂转载,并且配上“感人至深”“情真意切”之类的形容词后,就已经变味了。


这就和“癌症让我珍惜生命,我就该感谢癌症”一样,这是什么意思?现在都要宣扬“以穷为荣”的价值观了吗?


拜托,为什么王心仪能火,你心里没点B数吗?


那是因为贫穷家庭想要走出一个逆袭的例子太难太难了!


她可能即将实现逆袭,那那些逆袭不了的人呢?那些被贫穷击碎了自信、生活,被折磨、拖累、困死住的人呢?


他们才是贫穷家庭的常态,难道你也逼着他们去感谢贫穷吗?他们该恨死贫穷了吧?


而且,那个觉得是贫穷让她成功的王心仪,成功真的又是因为贫穷吗?


不。除了那个在逆境中奋力拼搏的自己之外,她的成功有一半的功勋该给的不是贫穷,而是她的爸妈。


他们的格局和教育方式,才是这则成功案例中,比感谢贫穷更有价值的东西。


是的,就如文章标题所说的那样,王心仪的家庭很贫穷。


她出生于河北一个贫困县里的贫困家庭,一家五口,她还有两个弟弟。


母亲身体不好,还要照顾生病的外公,所以不能出去赚钱。全家人的生活,都仅靠这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在外打工得来的微薄收入来支撑。


人一穷就总会滋生出很多负面情绪和抱怨,可在他们家我看到的却是一家人同心和命运抗争。


外公和妈妈一年的医疗费就是一笔大支出,还有两个孩子的学费。可妈妈没有整日嫌弃老公赚的钱少,嫌弃家徒四壁,而是精打细算的去过日子,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点上。


因为贫穷,父母没钱给他们买新衣服穿。母亲还穿着20多年前的校服,而他们姐弟三人的衣服,基本上全是别人穿剩下来不要的衣服。


她也曾被同学嘲笑着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委屈的回家告诉妈妈,可那时妈妈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在那之后他们姐弟三人也从不会去抱怨,即使最小的弟弟也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了。


而高考完的王心仪,立刻就外出打工,北大录取通知书到家的那天,还是他弟弟借用了别人的智能手机拍了图片发给她。


我想或许就是母亲的行动和那句:“踏实做事就好”,影响了王心仪:


你决不能让抱怨、攀比,占据了你的人生,不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你该脚踏实地的去做你该做的事。


早前我看过几则新闻,又心酸又好笑。


一对夫妇为了让儿子有面子,每个月背巨额贷款买了辆宝马,用来接送孩子。


一个女孩当街掌掴自己的妈妈,只因为她买不起最新款的iPhone,让她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


这或许就是现今常见的一种现象,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总是热衷于攀比着物质。


也因此,你经常会听到家长们抱怨:“养孩子太贵了”“孩子就像是碎钞机”......孩子们抱怨:“我的爸妈太没出息”


家长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给孩子一个赢过别人的物质条件,总是想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可是却发现孩子们好像永远也不懂得“知足”。


可其实这恰恰是因为有太多家长弄错了“富养”的概念。


一个教会了孩子踏实做事的母亲,或许比给孩子买无数件漂亮裙子的母亲更值得尊重。


所谓富养不是指你满足了孩子所有的物质欲望,给了他最好最优渥的生活,而是精神世界上的富养,教会他独立自主,正确的三观。



前几天有一篇被疯传的文章名叫:《放下工作就养不起你,拿起工作就陪不了你》


那篇文章戳中了太多父母的心,也侧面揭露了现今太多家庭的一个通病,那就是父母陪伴的缺失。


其实我对这个观点很不屑,我觉得这都是父母拿来自我开解的借口。


拜托,小孩子又不是希望你一天24小时陪在他身边,有多少家长,就算闲在家,也就是躺在沙发上抠着手机也不愿陪孩子玩上一会?教他们做一道题?


而王心仪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三年级之后,他们姐弟俩就要去乡里上学,路很难走,原本是可以寄宿的,但是一是因为伙食费贵,二是因为贵还不好吃。所以她的妈妈每天拖着病体也要去学校接送他们,三年,风雪无阻,从来没有迟到过。


在来回漫长的路上,三个人就聊天,孩子们给母亲说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趣事,而妈妈就安静的听着,看着他们打打闹闹。


王心仪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我见过矛盾重重的家庭,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父母总是抱怨自己为了孩子辛苦工作,孩子却不懂得感恩。而孩子口中,你会发现,他们宁可不要钱,也想让父母回家。


其实孩子们往往心思细腻,什么都懂,而苛求的也并不多,他们想要的不是冷冰冰的钱,而是爱,而是陪伴。


而王心仪最最最最该感谢父母的是:


谢谢他们即使生活过得再难,也没放弃让她接受教育。


其实你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穷的地方,越是越多人认为“读书无用”


很多家长眼中:“上完了大学了不也还是要打工,那何不早点去打工,早点赚钱?”


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人生子?”


从小灌输着这样的思想,有太多的孩子初中还未毕业,自己就不想读书,辍学打工。还有一些孩子,即使渴望着读书改变命运,却也早早的被父母强行遏制。


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就是被父母给“拖累”了。


可王心仪的家长并没有这样。


母亲从她学会了说话就开始教她背诗、算数。即使生活再困难,也坚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


在母亲心中,读书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她一直在告诉王心仪:读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或许就是从小受此影响,所以王心仪和她的弟弟都是一样,信奉着知识改变命运,努力的去学习,从没有放弃。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得此回报。


读书无用吗?有用!因为这或许是穷人孩子实现阶级跨越最公平的一个方式了!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懂!


王心仪的成功和贫穷有关。


因为她遭受了贫穷对她的折磨,她恨透了贫穷,所以她才更加的努力想要跳出去。


王心仪的成功更和父母有关。


正因为她妈妈的言传身教、陪伴、鼓励,对教育、知识的执念,才让她一直没放弃,走到了今天。


永远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放在老师、社会身上,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穷养孩子不是要让他去拾荒来体验生活,富养孩子也不是要让他接受王子公主般的待遇。


而是从自身的言传身教中就给孩子树立榜样,灌输他正确的价值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最好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高考其实像是一个终点又像是一个起点。


去了北京,或许会给她带来希望,也会再次给她带来一个又一个更沉痛的打击。


但我希望她能永远能保持着那番不服输的韧劲,即使再难,也不妥协,即使再难,也要把它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