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修忍辱并非仅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2018-08-06 16:21  浏览:268

嘎玛仁波切开示——
忍辱分为三种:忍受他人恶行的安忍、忍受修行正法之苦的安忍,以及对深奥佛法不恐惧的安忍。
一、忍辱他人恶行的安忍
有时,当别人用殴打、恶言等恶劣的方式伤害我们,在暗处中伤诬陷我们,或在背后挑拨离间等等,面对这些现象的时候,心中不产生瞋恨或愤怒,就是忍辱他人恶行的安忍。
◎瞋心摧福善
如果我们对于他人所施加的侮辱或伤害,产生瞋恨愤怒的负面情绪,自心没有调伏的话,就会摧毁所做过的一切功德。「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一次的瞋恨心,可以摧毁掉千劫以来,上供诸佛菩萨和下施六道众生的一切功德与福报。如果行善法时,没有把功德迴向给众生,所有福报也会因为一次的瞋恨心而全部销毁。就像一点点的火苗,可以烧毁广大茂密的森林一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入菩萨行论》中提到“罪业莫过瞋”,所有罪业中没有比瞋恨更严重的;「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功德比忍辱更难修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修安忍。
如果我们理解瞋恨的来源,就比较容易会忍辱。无始以来,每个人都以我为中心,不断地轮迴,在转生中,我执也不停地膨胀,从深重的我执中,产生对自己特别自私的爱。如果遇到有人对我们正面评价时,就会很高兴;得不到正面的评价或尊敬的时候,就会产生瞋恨。这时,随着别人的好恶,我们的情绪常常因世间八法:得、失、称、讥、毁、誉、苦、乐而起起落落。所以,当别人用肢体或语言伤害我们,或用其他的方式毁伤我们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强烈保护自己的心态,忍耐度非常薄弱。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面对外来的恶行,最大的对治力,就是对外境产生慈悲心。如果能从心中发出慈悲心,就能够很快调伏瞋恨;如果不好好调伏瞋恨的话,最后,我们的心会因为没有正思惟来引导,反而被瞋恨的负面情绪所控制牵引,无始以来所累积下来的功德,一刹那间,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忍辱是最难修的,没有人惹你的时候,你没有感觉,以为自己修行得很好;一旦心被外境牵引,你会发觉,整个情绪就像海上的浪花一样,相互叠起,难以平息。自己一个人修行很容易,要对境修行就难了。以前我也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和尚在修行,刚好他的师兄从旁边经过,问他:「你在修什么?」他说:「我在修忍辱啊!」突然「啪!」的一声,他的师兄一巴掌打过去,打在他的脸上,他马上站起来说:「你为什么打我?」师兄反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