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08
2018-08-17 22:44  浏览:564

第三十四分  佛说三种意生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佛对大慧说,现在应当说一说几种意生身了)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你要好好听着,用心思考,牢牢记着)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佛告诉大慧:有三种意生身。【注】意生身:又叫做意成身,指初地以上菩萨,为了济度众生随心如意而成之身,随意而至之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是哪三种意生身?即所谓的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进相,得三种身。”(修行人修入菩萨初地,向上增进,了知了初地之上增进境界,可得意生身)

“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大慧,什么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即入三、四、五地的菩萨,得三昧乐正受故,自心极其寂静,慧性炽盛,光明圆照,觉见自心如大海,一切为之所出,安住其中而不动,不对自心所现作分别,心海平静,如同波浪不起般的诸识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了知了一切相、一切摄受皆是自心所现境界,无有实性,于之不作分别,不作妄想,名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注】①菩萨乘十地: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②正受: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的纳法在心,谓之受。相当于正心境)

【注】综佛所说,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是一种心无动摇、觉见圆满、光明炽盛的智慧境界,它是超色身的无相身,由智慧所成的清净身,离六识,离妄想,无我相,一切同异分别不入心。

“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大慧,什么是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即是指第八地菩萨通过观察,已经完全觉了诸法如幻,悉无所有,身心完全转变,得入如幻三昧及百千三昧门,可如意变化万千身,如意去往心所忆念处,迅疾无碍,神通自在。如是出入三界,度脱无量众生,皆作如幻行,归无所有。【注】觉法自性性:觉了一切法都是心自性,一切法的法性都是空空性)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意生身犹如幻梦,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是四大所造,也不是其它所造,但看起来就像造出来似的,种种身相完备完美,十分庄严,能随心所欲入一切众佛土。由于通达一切法都是心自性,所以将这种觉境中的意生身名为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注】支分:四肢五体)

“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什么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即觉了一切佛法俱是自觉所得,由自心流出,一切佛身,乃至世间一切种类身,俱是自心所现,一切所行所作为无行无作。如在这样的觉境中,其意生身名为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觉了,应当修学。”(大慧,对这三种意生身,应作如是观察,觉悟了知,觉悟了知了就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非我乘大乘,非说亦非字,非谛非解脱,非无有境界。(偈义:大乘者非有大乘,佛法非言说、非文字,非是什么道理,非是什么解脱,非有境界,非无有境界。【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想真正了知三种意生身,从文字或言说中是得不到的,需要自觉自证。佛法不可得,不是学问,也不是什么道理,不是什么解脱,亦非不是解脱,不是什么境界,亦非不是境界。简言之,佛法是道,是成佛之道、涅槃之道、生天之道、消灾集福之道,修行出世间法,可得解脱,得三种意生身、得法乐)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种种意生身,自在华庄严。”

(虽说无一法可得,佛乘非谛非解脱,然依大乘教法修行,可得三昧正受,身心解脱自在,得种种意生身,清净威仪,入庄严净土。【注】摩诃衍:指大乘之教法。三摩提:即三昧)

第三十五分  佛说内外无间业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这时,大慧菩萨又问:世尊,您说过,有男子和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这是什么道理呢?【注】无择地狱:古译无间地狱。凡造五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皆收押于此。如来有时说,亦有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狱者,大慧菩萨故有此问)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云何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佛告诉大慧,通常说的五无间业即所谓的弑父、杀母,害阿罗汉,坏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这五种极端罪恶)

“大慧,云何众生母?(大慧,那么,什么是众生之母呢)谓爱更受生,贪喜俱,如缘母立。(其实,众生母是自心的贪爱,贪爱生,贪爱五欲,爱滋养,便会受生,贪求喜爱俱在一起,便会成为建立母亲的缘)无明为父,生入处聚落。(什么是众生之父呢?其实,众生之父是自心的无明,以无明为缘,生出眼等六根。【注】①入处聚落:此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根入法尘。②无明:此处指自心生发的对六尘的摄受之想——参看《楞严经》)断二根本,名害父、母。(断除贪爱、无明这二种生的根本原因,名为害父、母)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诸法究竟断彼,名害罗汉。(罗汉虽能达到十使隐而不现,但起烦恼的习气并未断尽,有时为境缘摇动,十使仍然会像鼠疮一样的遇雷复发。若能彻底断尽十使,便名为害罗汉。【注】十使者,十种烦恼:一、贪,贪爱五欲;二、嗔,嗔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己见、世间之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修行过程的破僧是什么含义呢?将五阴和合集聚比喻为僧,彻底断除色受想行识的和合集聚相,名为破僧)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大慧,愚夫不觉我相、人相、种种法相,皆是自心现量,将七识身妄觉为佛,或计七识为佛,此等皆为恶想。以三解脱无漏之行,勇猛断除七识,不起无明,名为恶心出佛身血。【注】三解脱: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求解脱)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者,名五无间事,亦名无间业。”(若有男子、女人行此五无间者,也称为做五无间事,也叫做五无间业)

“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又,大慧,以上所说无间为内无间,现在应当说说外无间了。【注】与内无间相对,造了五种极端罪恶为外无间。佛恐人怀疑因果报应,为劝造业者悔过,故又说外无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痴。(你和诸位菩萨听了我的说法,于来世不会堕入愚痴)云何五无间?(为何有阿鼻地狱。【注】五无间:即阿鼻地狱,又作五无间狱、无择地狱)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除此已。(是因为造了先前所说的五逆罪业,故现此地狱。若造了外无间者能真诚悔过,行此内无间,经由三解脱,可不堕阿鼻地狱。除此,凡造外无间者皆会受恶报)余化神力现无间等,谓声闻化神力、菩萨化神力、如来化神力为余作无间罪者,除疑悔过,为劝发故,神力变化现无间等。(佛以神力示现五无间狱,声闻、菩萨、如来三乘圣者以神力显示你的五无间罪业,是为了去除你对因果报应的生疑,劝人悔过,劝发向善之心。这就是佛及诸圣以神力变化示现五无间的原因)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没有作了恶事不入地狱的,除非你发心忏悔觉悟,知一切恶行都是自心现不善,离开恶念,离开对身家、财利的贪欲,离开我执及我的所得所受,或遇到善知识的开导,灭了此类恶趣妄想,才能得到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谓是五无间,不入无择狱。”(偈义:将贪爱叫做母,将无明叫做父,将分别内外境的七识比作佛,将十使比作罗汉,将五阴集聚比作僧,将它们次第断除,名为内五无间业,行此内五无间,未来能够不入无择地狱)

第三十六分  佛说佛之知觉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之知觉。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觉?”(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说佛的知觉。世尊!佛的知觉是什么样的知觉?【注】知觉:知与觉。知是知见、知晓。觉是觉悟真相,得广大智慧)

佛告大慧:“觉人、法无我,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佛告诉大慧:觉了人无我、法无我,离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二种死,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此名佛的知觉。【注】所谓离二种死,即离了导致现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因缘。分段生死是因贪爱及善恶之业所致,变易生死是因有法执即所知障所致)声闻、缘觉得此法者,亦名为佛。(声闻、缘觉修到这个地步,亦可名为佛)以是因缘故,我说一乘。”(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修得佛之知觉,佛说一切法都是为了众生成佛,所以佛只说一乘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善知二无我,二障烦恼断,永离二种死,是名佛知觉。”(善知人无我、法无我,断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永远离了分段死和变易死二种死,此名佛的知觉)

第三十七分  佛说诸佛平等义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是过去一切佛及种种受生,我尔时作漫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经说?”(大慧菩萨再问佛:世尊,您曾对大众宣称,我是过去一切佛,及说曾经种种受生,先后生为漫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等,数有百千。您为什么这么说呢?【注】过去一切佛:此指过去庄严劫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和今贤劫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提桓因:仞利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佛告诉大慧:以四种平等,所以如来对大众说,过去的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就是我)

“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是哪四种平等?即字平等、语平等、法平等、身平等,这四种平等)以四种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因为我与过去诸佛是四种平等,所以对大众说,我是过去一切佛)

“云何字等?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彼字自性,无有差别,是名字等。”(什么是字平等,即名子上平等,若以“佛”这个字称呼我,亦可用这个字来称呼一切如来。佛者,觉也,以“佛”字的含义,对于我,对于其他一切佛,都是平等无差别的。这就是字平等)

“云何语等?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如是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无增无减,无有差别,迦陵频伽梵音声性。”(什么是语平等?即语音上平等。即我的说话音声有六十四种清净殊妙之相,过去诸佛亦是如此,相比不增不减,无有差别,都是如同妙音鸟般的清净微妙。【注】迦陵频伽:妙音鸟,以音声美妙著称,产于印度)

“云何身等?谓我与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故,示现种种差别色身。是名身等。”(什么是身平等?即说我与诸佛法身平等,色身都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有差别。除非为了调伏志向不同、所乐不同的各种众生,才示现不同身相。因此我说身平等)

“云何法等?谓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说佛法无障碍智。”(什么是法平等?即我与过去诸佛皆得三十七菩提分法,大略说的说,都具佛法的无障碍智。【注】①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三十七道品之异名。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②无障碍智:此指佛的四种无漏智,包括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简称四智。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即我执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为平等性智。” 。“转异熟识即阿赖耶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名为大圆镜智。” 。“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即眼等六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释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佛地经论三卷:成所作智者,是能遍于一切世界随顺度化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

“是名四等。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因这四种平等,所以如来对大众说,我是过去一切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迦葉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以此四种等,我为佛子说。”(为什么说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都是我?这是因为四种平等,所以我才对菩萨作这样的说)

  【本按】从大慧菩萨的启篇偈赞可看出,他应当是知道诸佛平等,无有差别的,之所以当时提出此问,是考虑到一些佛子尚有不知。见到各佛身相有所不同,非是佛有差别,那只是作不同的示现,或出于画工的不同想象而已。应敬礼一切佛,不生分别心。凡佛所说,皆应遵从。佛是智慧与善的化身,是自心的最高觉性,皈依佛,即皈依善,皈依德。佛法是不二之法,知过去的一切佛即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即同一如来,正是不二之法。正是:佛祖心中出,千佛是一佛。功行臻圆满,将来佛是我。

第三十八分  佛说二法  佛法不因佛说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何因说言,不说是佛说?”(大慧再请佛开示:世尊说过: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期间,毕竟不说一字,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我不说是佛说的。世尊,是什么原因,说你不曾说一字及说你所说不是佛说?【注】大慧恐后人不解,故有此问)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说。(佛答大慧:因二法,所以我才作这样说)云何二法?谓缘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哪二法?即是因自觉所得法和本有之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说。”(因此二法,所以我才这么说)

“云何缘自得法?若彼如来所得,我亦得之,无增无减。(为什么说是因自觉所得法?若是别的佛有所得,他们得到的,我亦得到,所得不增加,也不减少,都无差别)缘自得法,究竟境界,离言说、妄想,离字二趣。”(因是自觉所得法,所以究竟其境界,是离于言说,离于妄想趣和文字趣的。【注】离于言说,是说自觉所得法,不是从文字中得到,也不是文字能言说的。离于妄想趣和文字趣,是说自觉所得法不是妄想出来的法,也不是文字趣味上的法)

“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随入城,受如意乐。”(为什么说是本住法?是说先佛圣道如同金子一直就藏在矿中,无论如来出不出世,先佛圣道都一直都藏在法界中,常住于心。又譬如一个士夫行走在旷野中,十分疲累,当见到有一条通向城池的平坦正道,随即踏上此道,入城受如意之乐,这个成佛之道,它原来就在那儿,你发现了,就能沿着它到达涅槃城)

“大慧,于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种种乐耶?”(大慧,你是怎么认为的?那条平坦正道和城中的如意乐是由此士夫造作出来的吗?)

答言:“不也。”(大慧答:不也,此道与乐皆是现成的,非是由此士夫作造)

佛告大慧:“我及过去一切诸佛,法界常住,亦复如是。(佛告诉大慧:成佛之道亦如是,本来就常住于法界,我与过去的一切诸佛,都是通过这条大道而成佛的)是故说言: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因此,所以我说,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期间,毕竟不说一字,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我不说是佛说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偈义:从我得道成佛,到我后来入涅槃,在这中间,于佛法我都无所说)

缘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说,彼佛及与我,悉无有差别。”(成佛是因自觉得法而住之,所以我才这么说。我与其他一切佛,都是因此而成佛,没有哪儿不一样)

  【本按】为何佛法是缘自得法,是因为成佛之道本住法界。若成佛之道是设计出来的,或者说是从法界外找到的,那佛法就不是缘自得法了。所谓缘自得,是说因自觉发现而得到。所谓本住,是说成佛之道本来就藏在法界中。所谓法界,是指一切万有、内外诸法、真如之性。佛说从成道至涅槃不说一字,是说于佛法不说一字,佛法是离于文字,不可言说,应知佛经不是佛法,佛法是佛经所指。佛只能告诉我们有一条成佛之道或入涅槃之道,告诉我们这条道怎么去找,但要找到它,还得靠自己。佛是人天导师,导是引导、指导,而不是提供或制造。佛说,他以前已说过的,将来当说的,都不是佛说的,是告诉大众,佛经不等于是佛法,佛法是成佛之道、涅槃之道、解脱之道,佛法不是因佛说了才有,无论有佛出世说法,还是无有佛出世说法,佛法它本来就在那儿,并不因为无有佛出世说法,就没有了佛法。若是无有佛出世说法,就没有了佛法,那么过去一切佛又从何而出呢?若是佛法是他人给的,或者说是从他人处得到的,那么十方世界第一佛又是从谁处得到佛法的呢?所以佛说,缘自得法、本住法。我们修学佛法,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否则永远不得修学要领。明白了佛的良苦用心,我们就应当去作观察思考和发现,去觉去悟,在法界中去觉真理,在自心中去找成佛之道,然后去实践它,验证它,不断前进,永不停止,最终可达目标。同时,也应知道,在求道修道的行程中,佛是最好的导师,没有佛的指引,成佛之期将是非常非常的遥远。

第三十九分  佛说世间二种依  除有无邪见
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有无有相,令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有无有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但愿世尊为我们说说一切法的有相和无有相,使我们远离有相和无有相,疾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大慧说:好的!世尊!我恭敬受教了)

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佛告诉大慧:此世间众生总是依向二种,不是取有,就是取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不是堕于有见,就是堕于无见,愿望和见识不离有相和无有相。【注】性,此处指法的有。非性,此处指法的无)

“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什么叫世间依有?即将世间因缘所生法计著为有,若说无有,认为绝不可能;认为一切法都是从有而生,不是从无而生。总而言之,就是执著于‘有’见)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无因。”(大慧,作这样的说者,如果问他们最初的“世间”是从什么因缘生出来的,他们说,最初的“世间”是无因生)

“大慧,云何世间依无?谓受贪恚痴性已,然后妄想计著贪恚痴性非性。”(大慧,什么叫世间依无?即造了贪、嗔、痴的身口意三业后,不加忏悔,反将其妄想为无作,计著为空,认为无有因果报应事)

“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静故,谓诸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恚痴性为有为无。”(大慧,不取有者,则自心清净、行相寂静。诸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嗔、痴三毒的为有为无)

“大慧,此中何等为坏者?”(大慧,在依有和依无中,什么情况叫做坏?)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贪恚痴性,后不复取。”(大慧回答:先取贪、嗔、痴三毒为有,后于善恶之报不再取有,这种情况叫做坏)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佛告诉大慧,说的好,你的理解是对的)

“大慧,非但贪恚痴性非性为坏者,于声闻、缘觉及佛,亦是坏者。(大慧,非但是不信造诸三毒恶业会遭报应为坏,对于欲证取二乘圣果及佛果来说,认为有三毒烦恼也是坏)所以者何?谓内外不可得故,烦恼性异不异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内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三毒烦恼也是一样,在内在外亦不可得,若认为三毒烦恼为有,则会坏证取三圣果)大慧,贪恚痴若内若外不可得,贪恚痴性无身故,无取故,非佛、声闻、缘觉是坏者。(大慧,为什么说贪、嗔、痴三毒烦恼在内在外都不可得,是因为三毒烦恼无有实体。不取三毒烦恼为有,就不会坏证取三圣果)佛、声闻、缘觉自性解脱故,缚与缚因非性故。(佛与二乘人因自心得到解脱,烦恼及引起烦恼的因,自然就没有了。【注】缚者,束缚也,也是烦恼之异名。引起烦恼的因,是心的贪、嗔、痴及妄想习气)大慧,若有缚者,应有缚,是缚因故。(大慧,若是见有烦恼,那就必会被束缚。认为烦恼是真实而有,是不得解脱的因)大慧,如是说坏者,是名无所有相。”(大慧,坏掉烦恼为有的见,名为无所有相)

“大慧,因是故,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大慧,妄想造三毒恶业为无造,不信有因果报应,是极坏,所以我说,宁愿人取有见如须弥山大,也不愿人起无所有见、增上慢见、空见。【注】无所有见,此见认为一切无有,无善恶之报。增上慢见,是指起高傲自大之心,比如于佛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妄自尊大。空见,此见执着于空法,不明白因果有今世报、后世报之别,见有行善者不得善报,行恶者不得恶报,便说因果是空;或闻佛说一切法空,便计著空,于善法不修,恣情纵欲,歪曲佛法)大慧,无所有、增上慢者,是名为坏。(大慧,无所有见、增上慢见、空见者,名为坏见)堕自共相见希望,不知自心现量,见外性无常刹那展转坏,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离文字相妄想,是名坏者。”(之所以起此三见,是因为堕于自共相计著,放纵自己的贪欲,希望恶无恶报。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心,不知一切唯心所现,所以他们看见事物无常,很快的展转衰坏,见阴界入诸法不断流注变灭,便认为空的含义就是诸法无常、展转变灭归于无,认为持此见,就是如来所说的离文字相和离妄想。这是坏了正见,是对佛法的歪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境界,净除彼境界,平等心寂灭。(偈义:取有或取无是堕于二边,都是心的妄想境界。净除心的妄想境界,不取有不取无,是为寂灭清净的平等心)

无取境界性,灭非无所有,有事悉如如,如贤圣境界。(无取境界非是诸法断灭后归于无所有,而是对一切事物平等视之,不取有不取无,不取生不取灭,如同贤圣自觉圣智之境界)

无种而有生,生已而复灭,因缘有非有,不住我教法。(世间诸法是从无而生,所生无生,无生亦无灭。不取因缘所生法的有和无有,不住于有,也不住于无,才是我教授的佛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因缘所集起,云何而得无?(世间祸福,非外道,非佛,非神我,非其他所决定,是由因缘所集起。既然为因缘所集起,怎么能说无有因果报应)

谁集因缘有,而复说言无?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是谁将因缘集起所生法计为有,而后又说无因果、无善恶之报?这是自心的邪见邪论生出的坏的想法,此等计有计无,希望作恶不得恶报,纯属妄想)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观此悉空寂,有无二俱离。”(若是了知诸法生本无生,那么就应当知道无生便无灭。应观诸法不生不灭,生灭皆空寂,不堕有无二见,二者俱离)

第四十分  佛说修学二种通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大慧菩萨再请佛道:世尊,希望能为我们说说宗通相。善于分别什么是宗通相,我们才能做到通达宗通相。通达了宗通相,能快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随虚妄觉知而生妄想,不堕众魔外道。【注】宗通:通达宗门之要旨,即佛法教理之要旨。相:此指境界,即宗通境界。具备了宗通相,才能分别邪正,离开错误见解。上述的“坏”正是因为不达宗通,不明宗趣)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用心思考和忆念,现在我就为你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大慧说:我恭敬受教)

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佛告诉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共同的智慧需要修学,这二种共同的智慧即是宗通及说通)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晖发,是名宗通相。”(大慧,宗通者,即是通过自觉而得的胜进相,这是远离言说、文字及妄想,成就无烦恼的自觉境界之自相,是远离一切虚妄觉知和妄想,降伏一切外道邪魔,靠自觉自悟而心发光明,慧光遍照之相。这就宗通相)

“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什么是说通相?即是在说如来九部法时,离异不异、有无等二边,以巧妙的方便法门随顺众生应机说法,令之得度,获得解脱。此即说通相)

【注】九部法者,在三藏十二部经中除去方广、授记、自说,便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缘、譬喻、论议,则是大乘的九部。十二部经者,契经、祇夜、受记、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论议。

“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大慧,你和各菩萨应当好好修学宗通和说通)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之义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若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偈义:宗通相是缘自自修自觉,说通相是对九部法的通达。若是能够善于分别宗通相,则不随虚妄觉知和胡乱妄想)

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云何起欲想,非性为解脱?(诸法生灭、有无,非有真实性,愚夫妄想作分别。依有依无,对无所有的东西生起欲望,怎么能够得到解脱呢)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愚夫观察世间种种有为法的生灭相续,计之为实,增长有无等二见,是为颠倒无知)

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槃,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蕉。(一切唯心所现即是真理,无罪无烦恼即是涅槃。观察世间种种妄想如梦幻般虚妄,如芭蕉枝干中空无实)

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人,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虽言说有贪、嗔、痴,然而实无有我有人。无我无人,又从哪里因爱生三毒呢?由此可知,三毒之有皆如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