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自驾,见景随停,绕着太湖看风景
2017-10-29 20:15  浏览:362
上班族面对国庆长假,年年纠结,年年出行,年年后悔,所以出游目的地选择越来越理性了。既能享受到了免费畅通的高速交通,又要避开了拥堵的景区人群,还可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我们做到好几次了。前年去龙泉山,去年去千岛湖,诀窍在于选择一个可以深度游又不是最热门的方向,并且避开一号二号的出行高峰和最后一天的回程拥堵。
这次LG带着我自驾绕着太湖看风景,四号去,七号回,三晚四天,历经江浙两省,全程零堵车,见到好景致随时停车,欣赏了烟波浩淼的太湖山水风光,品味了环太湖一带古镇古村的风情风味,还体验了自己烧饭吃,在自己的车上睡的感觉,这样的出行更加接近旅行最初的本意,一路上收获满满,唯一的遗憾还是太快了,相机记录的镜头太少了


莫厘古镇现在叫东山镇,镇中有号称“江南第一楼”的雕花楼,雕花楼也叫“春在楼”,寓意“花落春常在”。

雕花楼于1922年兴工,用二百五十余名工匠昼夜施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三千七百四十一两。雕花楼原是私家宅园,全楼的梁、桁、柱、檐通饰砖、石、木雕和铸铁装饰。许多民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在此拍摄取景。









不经意间路边一口古井深深的绳痕吸引了我们。
苏州有“人家尽枕河”之称,但井水依旧是过去苏州人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因为河水不稳定,易污染;而井为深层地下水,比较稳定,水质也较好,也不易污染。
正在探究中,路过的本地居民热心解惑,说这是太湖石井台,太湖石质地软些,所以旷日持久,就磨出一道道印痕,都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今天见识到了。可以想象,在这井台边,曾经是多么热闹的所在,每一道印痕都是水井惠及百家的见证,可敬的水井!

走到古镇西街那边又在路边看到了一对双井,井栏上赫然刻有“公”字。原来苏州的井有公井私井之分,公井相当于水利设施,既能饮用,也有消防作用;私井大多在自家院内,也有慈善人家造福乡里出资挖掘的。


这是《金陵春梦》作者唐人的老宅,唐人真名严庆澍。老宅大门的右边,依稀还有某某船厂的字眼,现在已经归还给起后人。还没有修缮,看上去破败不堪的,但是规模很大,大户人家的架子还在


这位阿姨跟团旅游,与众人走散了,在巷子里穿梭如入迷宫有点慌乱,只记得旅游车停在莫厘中学前面,先生用百度导航搜索一下,给她指点路线,她道谢而去



热情好客的书法家,在介绍书画社盆栽社,上图中《渭城曲》就是她的手笔,她是一个企业家,也是社团负责人之一,九岁学书,坚持了三十多年,这份执着让人钦佩



@走走唱唱米多多 2017-10-11 15:35:36
东山镇的部分街区已经开辟历史保留区,古镇古街味道颇浓,弄堂小径都修旧如旧,漫步此处颇有年代感。溯响水涧而上,涧水清流,琤琤淙淙,很有情趣,一条响水涧,造福数代人,难得的是至今还是灵动活水,供人们洗洗漱漱



img3.laibafile/p/m/284573223.jpg......
-----------------------------
水墨画一般哪
离开东山,继续沿着太湖大道前行,沿途隔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游船码头,人气挺旺, 节日的的氛围有了,路边也有很多卖太湖大闸蟹的摊点,处处体现出太湖经济特色,一个大湖,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人们善待自然,不要杀鸡取卵式的等待它,大自然总是母亲般的慈善!
时近傍晚,天色愈发阴沉,该考虑吃住问题了,LG喜欢旅游,也有一些准备,这次想体验一把自己解决吃住的感觉,这样的话,旅程会更加放松心情。我们不排斥住店吃饭,但也可以潇洒天地间。今天气温20度上下,应该是比较适宜的体验时机。所以边开车边探寻落脚点,觉得码头停车场不错,环境好,有照明,水也有。车往前行,感觉人气渐降,开到沙滩山码头,觉得就是它了。这儿空间大,视野开阔风景好,停车场上也寥寥几辆车,靠近湖边还有木地板长廊可以搭帐篷,停一夜收费20也不贵。





右边那只较大的船,是早几年湖上餐饮船,为了减少污染,一律取缔了,这是保护太湖之举。水上有游船游艇专事观光,环湖沿岸一带的农家乐也红红火火的。


做饭和睡觉的照片忘记拍了。
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泡沫箱,冰袋,保鲜效果真不错,冰还是硬的没有融化,丁烷气灶火力实足,待煮米饭的高压锅喷气,移到自做的酒精炉上微火焖着,灶上继续烧菜,不到半个小时就二菜一汤完成。晚上我睡车上,推倒座位,垫上木架,铺好毡子,就是一张平整舒服的床,LG睡在帐篷上里,这儿有八月十五放炮仗的习俗,待爆竹声平静后我们就睡下了。LG说半夜被狗叫声惊醒过一回,而我则是一觉睡到天亮。
停车场门卫师傅和善热情,感谢他给我们提供热水。他年轻时曾经去内蒙当过兵,那段日子挺苦的,主要是吃不惯,他深以家乡为傲,工作也尽职尽责,看到我到栈桥上拍照,赶紧让我上来,说是安全第一。
来到东山镇后,到处都是碧螺春的标识,广告,店家,茶室等等,这倒让我自己纠正了一个错误,我一直以为洞庭碧螺春是产自洞庭湖的,因为洞庭湖名气太大,刘禹锡《望洞庭》诗小朋友都在诵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现在才明白,碧螺春是产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称为“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启园,原为席启荪的私家花园,俗称席家花园。是一处始建于民国时代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坐落在东山东部的杨家湾附近。1933年席氏为纪念其上祖在此迎候康熙皇帝而兴建,耗资十万(当时币值),历时3年建成这座私家园林,“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尽得湖山之胜。




船上的卖蟹人,是自家蟹塘养的,价格30元一对,蟹又好,一位来自苏州城区的先生,一下子买了一百对,遗憾的就是没有绳子把蟹一个个绑好,送人有点麻烦。


路过禹王庙,有水的地方都有禹王,大禹王宜疏不宜塞的治水方法具有科学元素,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就是冷门景点呗,不过我5号回杭州就堵车了,杭金衢、杭千高速都堵。真应该取消这劳什子长假,大家分散不好吗。

看东山镇和陆巷古村风情风貌不要门票,进去雕花楼和陆巷村中几个古建筑门票各自60元,网上略有优惠,套票比较优惠玩去了会有点累
在襟吴带越观光平台下面的观景亭里,发现支着两顶帐篷,几个年轻人在玩牌,他们准备在此过夜,其中一个来自金华的小伙子是个导游,说此地是最安全的,因为进出只有一条路,路上都有摄像头,犯罪分子不会笨到到口袋里来作案的。他们邀请我们一起歇下,我们看时间还早,还想再往前看看,就告别离去。
开了一段距离,看到路边一个农家乐广告牌,打电话询问,谁知是个空号,看看距离门头不到百米,就索性开进去问问。


车子开进院子里,老板夫妇朴实热情,房间干净设施完备,价格公道,于是住下了。老板三十出头,戏称自己是为老板娘打工的,原来他的工作是监狱警辅,做一天休一天。家里养了鸡鸭猪羊,除了专供意外,这也是自家农家乐的特色,客人来吃饭,不能点菜,因为不一定有,必须老板配菜,但是一定让你吃得满意!说话间,预订吃饭的客人到了,是本地居民。
独家拥有的连同太湖的小河养着鹅鸭

小河的一边是宽广的田野




已经是环太湖第三天了,早上8点,我们离开西山。
西山面积79.8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缥缈峰海拔336.6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西山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人文自然风光、田园野趣为特色,主要景点有石公山,太湖大桥,林屋洞,罗汉寺,太湖梅园


就在这宁静的湖边吃的晚饭和早饭,照片一下子没有找到,晚饭吃了螃蟹和龙脊鱼(音),螃蟹和家里吃的差不多,比宁波贵,龙脊鱼倒是不错,不刮鱼鳞,鱼鳞特肥,第一次吃这种鱼,但查不到有关信息
告别“山水芳桥,培源故里”,跟着导航向丁蜀镇前进,宜兴真强,寻常一个镇都有那么大的公园,江苏有财有气魄
向丁蜀镇出发。老公曾经在丁蜀镇川埠当过兵,青春,汗水,战友,个中滋味很难说清,但是一切都融入血液,上次战友聚会有事没有去,所以这次要去部队所在地看看。



下面这个花盆就有故事了,在买了那个水洗后,老板娘特别客气地拿出一个小花盆,10元钱就让我们带走,说是以前的货,现在进货就贵了,说话间就利索地包好了,这么热情倒让本来不想买的我们不好意思拒绝了,老板娘热情地告别,我们也感慨江苏人的热情。等到了家,才发现是用胶水粘好的破盆,虽说区区10元钱,却也再次证明了“买的没有卖的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