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走读彭水】 豆游记——沿着迤逦乌江,和你在彭水相逢
2017-10-29 20:18  浏览:314

一条叫阿依的河,成就了“中国爱情治愈胜地”
一座叫九黎的城,诉说着苗族的历史和传承
一个叫罗家坨的苗寨,好像梦里的故乡
还有北宋大词人黄庭坚流连过的郁山古镇,低调朴实,却有五千年的盐业开发史……
而乌江画廊,则像一串珠链,串起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所有的景致,都有了迷人的微芒。
这里,叫彭水。她的全名,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重庆下辖。
这个夏末初秋的季节,我踏上了彭水的土地,和天涯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了深度走读。
她有多美多好,让我来慢慢告诉你。
是的,她。
我一直觉得,山水景点也都是有性格的。
加勒古堡就象一个年轻时驰骋疆场的铁血汉子,虽已老迈,依然能看出昔日睥睨天下的雄姿;泰顺的那些廊桥,却是不世出的隐士,羽扇纶巾,恣意啸傲于山水之间;腾冲的坝派巨泉,则是山野间粗豪的美人,大开大阖,至情至性。
而彭水,在我看来,就跟那些穿着美丽服饰的苗家姑娘一样。
她秀丽。游阿依河,看着翠绿峻峭的山,幽深清凉的峡谷,碧玉一般的水,山间缠绕的雾岚,会想起“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她热情。还没走进景区,悠扬的山歌已经响起,姑娘们盛装站在门口,列成队欢迎我们。在苗寨里随便逛着,迎面走来的大妈笑着地跟我打着招呼,好像自家亲戚般熟络。
她还带着一点娇憨的蛮横。苗家妹子们端着拦门酒齐声唱着歌:喝喝喝不喝也得喝,喝喝喝大家一起喝……大半碗灌下去,把好几个小伙伴都喝得晕乎乎的。
阿依河。

摩围山月台。

漂亮的苗家姑娘。

蚩尤九黎城。

乌江画廊。

罗家坨苗寨。

石磨岩。

彭水夜景。


不知道那个东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完全是天涯新人,只发过一篇帖子,但是喜欢看别人的,喜欢看各位大师的精彩天涯海北的照片,比如油条大师…,拍人物拍得很好哦
赶脚楼主镇图的照片已经把精华全包括了,哈哈,苗族姑娘能长成这样算漂亮的了,改变我对许多少数民族的印象,彭水一个县城的夜景能这样也不错了,
听说重庆版准备搞彭水走读活动,大家都精神了。再一问,几个小伙伴都报名了,我也赶紧报一个,并且推了好几个月底的搬砖活动,专心等。

终于成行。

出发那天是周一,早高峰,暴雨,魔都照例堵成一锅粥,平常到机场20分钟的路,足足开了50分钟,还好司机虽然性子火爆,一看前面人开车不规矩就会骂,但真的是个老司机,不但机智地没上高架(肯定堵成狗),还成功地避开了所有可能堵的路段,就这样,虽然一路开得比较慢,但总算把我按时送到了机场。

晚点一小时就不说了,等我落地重庆,所有网友一起汇合出发前往彭水,服务区休息的时候,看到湛蓝的天,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真的远离了魔都的阴雨,来到重庆了个、

武隆服务区,据说这是个五星级服务区,走进去一看,啥都有得卖,连麦当劳都有!我感觉要上天。



@天下油条 2017-10-02 22:54:04
沙发
-----------------------------
俺抢个沙发容易吗?
@sunnyqrj 2017-10-02 22:55:30
挤挤,我也要坐沙发
-----------------------------
俺能说想跟老师坐的近一点,跟老师学文化么?
此次彭水行,真是新朋老友济济一堂,见过面的老朋友有@金色银杏叶子 @晚霞毓秀 @东北独行客 @资江渔夫等。

早就是老朋友但还没见过的有@回望长安 二风@晓枫残月1984 二柿子@sunnyqrj 二条@天下油条 二斤@阿今今 ……等。反正都是排二的一伙。

下榻两江假日酒店。房间很舒适,空间不小。
先来把咱们的这次的工作服亮亮。


晚饭开始了。重庆的菜,真是特色鲜明啊!
看着这一罐辣椒,不习惯吃辣的人被吓住了吧?其实并不辣,而辣椒下面,是凉拌皮蛋,和常见的略带酸甜口味的皮蛋不一样,还伴着微微的辣,很好吃哦~


摩维山景区离彭水县城31公里,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91%,被称为“悬在天堂上的氧吧”。

这么说吧,由于彭水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个季节,别的地方都已经开始入秋,变得凉爽起来,可是彭水的温度,依然在30度徘徊,非常燠热。但是到了摩维山,一脚踏出车门,立刻觉得温度比车里下降了好几度,到处清凉,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天知道我有多怕热啊!

漂亮的导游妹子先来一张。


林中别墅,都是独栋的。空山寂静,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早上醒来拉开窗帘,大约都能听到露水滴在树叶上的声音吧?

白居易说“摩维山下色,明月峡中生”,不来这里小住几天,如何体会?



评论 天下油条:中國文字博學深奧,用的好令人賞心悦目,用來罵人令人氣憤非常,在網外無法心平氣和的回文,噴子們的世界我們不懂,從早罵到晚,心心念念著對方,原來他們才是真愛,唯有看旅遊版才能享受片刻的寧靜渡過美好的夜晚。
还好吧,游客都比较少,哪来的商业。真的完全没商业,吃住都成问题了,还怎么玩得开心?客观看待就好。
九黎遁道。
这原本是为了九黎城的防御功能建造的,全场108米,象征36天罡,72地煞,通道两边是各种图纹,表现苗族古歌和起源,十分精美。


蚩尤,是远古有名的战神,后来在涿鹿之战中,兵败被黄帝斩杀。然而在苗人心里,蚩尤是他们不折不扣的先祖,深受爱戴。


故事表现的是蚩尤战败后,他的儿子傍尤,带领族人,四处寻找栖身的地方。

天空飘起雪花,纷纷落在观众席上,让人身临其境。苗民颠沛流离、受尽苦寒的场景,也就更加真实。





评论 ty_我從遠方來:12月中的话,是比较冷的了,大约在3-10之间,如果有寒潮会更冷。正常的着装基本是贴身内衣,羊绒衫,羽绒服(大衣有时候都会觉得不够暖),必须穿秋裤。
吃完午饭,去郁山古镇。

吃饭的时候当地陪同的朋友说,不要吃太饱,留点肚子去郁山吃擀酥饼。
当时不明白,等这热腾腾香喷喷新出炉的酥饼端上来,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天呢,这真的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糕饼了,酥,脆,松,豆沙的馅,甜而香,却又不甜腻,配上一杯老鹰茶(老鹰茶不是用茶叶冲泡的,是一种树叶,老鹰最喜欢吃那叶子),真是绝了!



擀酥饼是郁山的特色小吃,全手工制作,从馅料到烘烤,到包装。


除了馅料之外,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这个烤的过程了吧,火大了不行,小了不行,时间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全看师傅掌握火候的功夫了。


当地朋友说郁山有盐井的时候,我是吃了一惊的。
恰巧这两年,我去过的有盐井的地方还真不少,云南芒康的盐井,楚雄黑井,云龙诺邓……没想到,彭水这个低调质朴的地方,居然也藏着盐井。

飞水盐井。
形象不?
这口盐井,从距离水面大约5米的崖壁上飞泻而下,落入中井河中,早年,人们把盐泉的水引到中井坝进行熬盐。
下面还有一口母井,因为位置较低,隐没于水面下。
这附近大大小小的盐井,约有十几口之多,所以在郁山镇的历史上,曾经因盐业极度繁华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四川井盐早在北宋就已闻名,凡乎遍布全川。彭水在川渝未分治时属四川管,也属四川井盐。
中井坝盐业遗址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明清时期的制盐作坊。
事实上郁山的制盐业,远远早于明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郁山镇曾经极度繁华,就和它繁荣的盐丹文化分不开,一直到建国后,这里的盐场仍然在正常生产,只是由于造价低廉的海盐大量冲击市场,繁华不复。1982年,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半个郁山镇,连盐场也没能幸免。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些遗迹。不过据说在镇子的某一处,还保留着老盐厂的地址。



当有人说起,黄庭坚曾经在郁山居住过的时候,我又大吃了一惊。

然而确实有史料记载:宋绍圣初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神宗实录》时,“修实录不实”,歪曲史实,有损神宗皇帝的形象。于是,被哲宗皇帝贬谪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遣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了长达三年之多。他在彭水建堂讲学,进行诗词创作,游乐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同醉,深得大众喜爱,是彭水学子的精神支柱。

他去世后,讣闻传到此地,郁山市民悲痛万分,寻他在彭水时的旧衣物数件,用棺木收敛,建衣冠冢纪念他。



这个被玉米秆子遮掩的小洞,据说就是黄庭坚当年修行的地方,洞内冬暖夏凉,十分舒适。

对于黄庭坚,我最早的印象,就是少年时,读父亲送我的袖珍宋词,深喜其中一首: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到春天,就会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因风飞过蔷薇”……


评论 美国游子2014:苏黄米蔡宋四大书法家,黄即黄庭坚字鲁直,又名山谷道人。喜欢他的“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