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湖南隆回大东山
2017-10-29 20:19  浏览:783

湖南隆回大东山位于隆回县中部,属雪峰山主脉,最高处海拔1202米,是隆回“四大名山”(大东山、白马山、望云山、九龙山)之一,境内山势挺拔陡峭,树木葱茏,景色奇险秀丽,是一处理想的探幽揽胜之处。

大东山山顶上的东山禅院灵气飘渺,佛光氤氲,无人不知。东山禅院俗称“药王庙”,也称“大东山庵堂”。据清道光四年“地主碑记”载,刘富江东吉邦公所捐庵地一所,及左右,始建于唐代,雍正癸卯复修杏林永镇,乾隆戊辰重修殿宇,两正两横,上盖铁瓦,木石结构。1 952年被毁,1 9 82年修复并开放。相传这里曾经是药王孙思邈得道修炼成仙之处,药王庙就是为纪念孙公真仙而修建的。

药王孙思邈(581—682)今陕西耀县人,是位名闻全国的医药家,卒后被奉为神。晚年来到大东山,为百姓诊病施药,并寻找珍稀药种,配制治病良方。后坐化于栖身的溶洞中。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就在溶洞的上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药王庙”,即现在的东山禅院(洞口已被封闭)。殿宇座西朝东,前后二殿,两侧厢房,中间四合天井。前殿主祀关圣帝君、后殿主祀药王孙公真仙,配祀张、卢、李、候诸仙。药王殿大门配有楹联:“药济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物;王侯尚不仕,独操仁术救人危。”横披“有仙则名”。

禅院内墙上有许多从前流传下来的藏头诗,回头诗,趣味无穷。禅院后倚孤峰,前临绝壁,左右各筑山门。山门之外各筑石阶路,分别与山麓之石峰寨、马坪等地相通。半途之中又各筑半山亭(又称望仙亭),以供行人歇息。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文物宗教场所,而且是优美的旅游佳境。往来烧香敬神、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1998年4月,隆回县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
在大东山山顶的东山禅院灵气飘渺,佛光氤氲,无人不知。东山禅院俗称“药王庙”,据清道光四年“地主碑记”载,刘富江东吉邦公所捐庵地一所,及左右,始建于唐代,雍正癸卯复修杏林永镇,乾隆戊辰重修殿宇,两正两横,上盖铁瓦,木石结构。毁于52年,于82年重修恢复。东山禅院最富有人回味的就是保留在禅院的一些诗词、对联和经文。

初登东山禅院,引人注目的是廊柱上的楹联。正殿大门的是:“东山与天齐 云来云去风不定 无异空中楼阁;禅院从地起 花开花落景常新 真乃蓬莱仙境。”写得空灵、飘逸,文采斐然。虽轻轻落笔,却情景交融,引人入胜。药王殿的是:“药剂素有灵 苦无奇方医俗物;王侯尚不仕 独操仁术救人危。”令人感叹古人的即景之作,竟如此力透纸背,警策人心,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思。

药剂素有灵若无奇方医俗物
王侯尚不仕独操仁术救人危
禅院香火兴旺,善男信女上山朝拜者络绎不绝,特别是农历正月初三药王生日,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封孙思邈药王日,朝拜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据传李世民当皇帝时,皇后患疑难病症,名医孙思邈在大东山寻得红仙草和灵芝,药到病除,故封孙公真人为药王,山为药王仙地。东山禅院相应而立。
一、孙大医登上大东山
却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皇后患疑难病症,八方求医,久治不愈。老将程咬金请来名医孙思邈看了病,孙大医给皇后扎了银针,开了处方后,说是须去湖南大东山、白马山一带采得红仙草、灵芝草等珍贵药物治疗方能康复。太宗应允,赐给路费银两等,并命二品姜护卫陪同前往……
此时孙大医已近八十高龄。
这年农历三月中旬的一天,春光明丽,孙思邈和二品姜护卫各人身带宝剑等物,骑着高头大马自长安向南方疾驰奔去。
孙思邈和姜护卫马不停蹄,连日兼程,农历三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两人抵达大东山脚下石峰寨客栈,下马投店,主人立即关马喂料。顷间,酒菜上桌,店主陪客饮酒。酒席间,孙大医问及大东山风物人情,店主热情地做了介绍:山上竹树少,野草多,横直几十里,只住三五户山民,他们以耕山、养羊、挖药为主。至于山上是否有灵芝和红仙草,据说是有,因山上有灵芝岩和红仙崖两个地方。上山后,你们可找刘药老,住在他家,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第二天半响午,孙大医和姜护卫牵着马来到大东山山顶的东坪,这里有一联土墙茅屋,他们把两匹马系在两棵杏子树下,正准备寻找主人时,忽儿,土屋里出来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汉,他用奇异的目光打量来者,孙大医和姜护卫立即走向前去,呈上身份证明,并说明来意,老头看了证明又听了呈词,立即热情地把他们让进厅堂,说:“你们还是皇帝身边来的贵客,欢迎欢迎。”孙大医问主人可是刘药老?刘药老点了点头,姜护卫从银钱袋里取出二十两白银递给刘药老:“这次,我们要麻烦你老兄,要在老兄家吃住几天。”刘药老接过银子说:“吃住多久没问题,只是山里人除了包谷小米蔬菜,没有什么好的招待贵客。”姜护卫说:“老兄,我们也是这个生活。”大家都笑了。当日午餐后,应孙大医之约,刘药老吩咐二儿子关马喂草后,自己立即带领孙大医二人去山后灵芝岩上观地势:
站在灵芝岩顶上,攀着岩缝里生出的近地发桠的老松树向下望去,一片壁陡的青石悬崖,约三四丈高,青崖下是一个断层,断层处有一个不大的溶洞。刘药老指着说:“这悬崖断层间,有个几尺大的洞口,那就是灵芝岩。岩洞中住着公母两条一般楠竹大的眼镜王蛇。洞口门前有两三尺空地,岩洞东有一条石缝小路似的,那是眼镜蛇出入捕食的通径,只几寸宽卡在悬崖断层间,可是人无法攀援过去,洞口向西,是一派枯树蔸荆棘地,那里有一片倾斜的沃土,下午的阳光照射,只见一片红光闪耀。“据说那就是灵芝生长之地”,刘药老还对客人说:灵芝是仙草,那洞中的眼镜王蛇是上界派来守护灵芝仙草的……
站在灵芝岩顶草坪上的孙大医和姜护卫看着这片险恶的地势又听着刘药老的讲述,两人敢直迷了神……
顷间,刘药老拉住孙大医沿悬崖顶上的山路向西走了里把路,他指着一派阎王荆棘蓬生,峥嵘巨石耸峙,荒草杂树成荫,毒蜂虫蛇杂生的阴森森的陡崖说:“孙大医,那就是红仙崖,我们山上山下不论任何人,从没有人去过此崖。”孙大医却点头含笑:“好一片神秘的仙地……”
太阳落山了,刘药老领他俩回家。
途中,刘药老讲了一个江西兄弟三十多年前来灵芝岩采药,哥哥刚用麻绳吊下岩就被眼镜蛇咬死的故事……
晚餐后,孙大医把采灵芝和红仙草的具体方法对刘药老和姜护卫讲了,三人商量后,对第二天采药的事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 灵芝岩智取灵芝药
第二天红日刚从大东山东坳上露脸,孙大医、姜护卫和刘药老三人,各人佩刀剑携物,象三个出征的老战士浴着朝阳,一步一步走向灵芝岩顶的草坪上。
孙大医放下肩上的大麻袋, 从麻袋中取出个粗布药袋,从药袋中摸出一个装有毒药的小瓷瓶子,又在傍边摘了几片薄细的树叶包扎着剧毒药粉,每包小指尖大,成棕子形,待三包毒粉包好后,示意刘药老从桶中捉出三只石蛙,孙大医小心翼翼把一小包子药粉从石蛙肛门轻轻塞进石蛙的腹中,又把它们的双腿紧系在麻线的一端,每只距离约五寸左右。姜护卫见石蛙已经处理好,他立即将麻线的另一端缠紧在竹杆上,然后他一手紧攀住松树枝,一手像钓鱼一样,把石蛙对准灵芝岩洞口吊了下去,那三只石蛙受到刺激,在洞口前“呱呱”大叫,满岩满冲都响起“呱呱”的回声。若莫过了半个时辰,洞中的眼镜王蛇见到眼前美食,流涎不止,立即出洞一口咬住麻线尖端那只半斤多的石蛙,嚼了几下,狼吞虎咽,吞下肚去,不到一餐饭久,三个石蛙全吞下了肚,若莫吞下个多时辰,只见那眼镜王蛇,头竖起两尺多高,左右摇摆,接着腹部胀起像个小南瓜,全身翻滚,痛苦地中毒身亡,横摆在灵芝岩洞口前,全身翻白再不动弹,紧接着孙大医又把三包毒粉寄进另三支石蛙腹中,姜护卫又像钓鱼一样,把另一根麻线和三只石蛙吊放在灵芝岩洞口,勾引洞中的母眼镜王蛇……一连等了个多时辰,石蛙“呱呱”狂叫,洞口并无动静。这时,刘药老说:“孙大医,那母蛇怕上当,今天是再不会出洞了。”孙大医和姜护卫点点头。
这时,只见孙大医眼明手快,他急迅地从麻袋里取出羊皮猴形风帽,只有眼鼻留小孔、羊皮手套、羊皮长筒袜、羊皮上衣,紧齐穿戴,活象一个现代潜水员,他腰系药袋宝剑,然后将粗棕索捆在上胸,姜护卫把挂在松树一端的棕索慢慢往下放去。
刹那,孙大医飘下灵芝岩,孙大医站在眼镜蛇死尸边向西望去,只见灵芝岩向西丈多远左右的朽树蔸上生长着十几颗殷红的灵芝,他眼明手快,倾刻取下十二颗,留下几颗做种苗,立即向岩上姜护卫发出收索信息,瞬间,孙大医安全返回岩上。这时,刘药老和姜护卫大喜。
孙大医从药袋中取出两棵灵芝,双手递给刘药老说:“刘老兄,感谢你的大力支持,这两颗送你,山中还留有几颗做种苗。”刘药老把灵芝捧在胸前,那灵芝殷红色,象个猪腰子,阳光照耀,红光闪闪,真叫人喜爱。刘药老小心翼翼把它收在胸前口袋,欣喜若狂:“孙大医真是神医,我老刘挖药几十年,都没见到灵芝仙草,今天托神医洪福,得到此宝。”此时,太阳刚正顶。
孙大医歇息片刻,把装灵芝的药袋交姜护卫,自己腰系空药袋和宝剑,又对姜护卫说:“走,去红仙崖。趁热打铁,以免换装。”
二、 红仙崖扯得红仙草
三人来到红仙崖,孙大医招呼姜护卫两不时呼唤他的名字。说完,孙大医手持宝剑,攀攀援援,窜刺蓬,穿茅隙,爬石缝,沿路用宝剑伐柴草为记号,若奋斗了个多时辰,没见红仙草踪影,只听到山谷里的回声:“孙大医……”
这时,孙大医感到几分疲惫,爬上一墩丈多高大石头歇气,听到山谷回声叫他的名字,自己深深感到自豪又悲壮。
这时,孙大医振振精神,四下打探,突然发现不远处石缝间红光耀眼。他忙爬下巨石墩攀上泛红光的石缝,啊,这草几寸深,从脚至尾一身血红,他立即拔出一棵,把根上泥土拨去,哟,根也血红,正是红仙草,孙大医沿着好几丈长,四五尺宽的石缝望去,约有几十棵红仙草,他一连拔出三十余棵,这时一条银环蛇迎面爬来,竖头向他示威,他抽出宝剑拦七寸把它斩断,立即紧系腰间药袋,寻着路标记和喊声,攀援而返。到达崖上草坪,姜护卫两又喜又惊:“孙大医,不要动,你头上有毒峰,背上有条五步毒蛇!”孙大医脸不改色身不动。姜护卫折了一根树枝,立即将五步蛇打死,将毒蜂扑灭。
这时太阳偏西了。孙大医取出红仙草给了刘药老五棵,刘药老喜得差点跳了起来:“啊,仙草,仙草,全身血红的红仙草……”
这时,孙大医、姜护卫、刘药老取得灵芝和红仙草,像三个得胜的勇士,一路谈笑着回了家。
三、 皇后康复御封药王
第三天清早,刘家父子领着孙大医二人走了几架山峰、山坳、山冲,又采了十几种名贵药材。又看望了山上几户山民,给有病的人家还赠送了药草、处方……
这天早餐,刘药老一家热情洋溢地举行了家宴为孙大医两人饯行。
却说孙大医和姜护卫马不停蹄,连日兼程,除了在汉水边遇雨,又加上孙大医双肺疼痛,敷药歇息两天外,回程无暇,于这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正午回到长安程老将军府中。当晚孙大医加工造药,次日,程老将军领大医为皇后送药治病,本月下旬初,皇后金体康复。四月二十八日,唐皇李世民在太平宫封孙思邈为药王。

相传,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到南方采药曾到过六都寨,大东山为其采药地点之一。孙思邈在六都寨地区为当地人们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妙手回春,深受人们爱戴。孙思邈逝世(当地人称孙思邈就在大东山羽化成仙)后,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修建了庙宇,名为“药王殿”,尊称孙思邈为“药王菩萨”或称“孙公真仙”。信众很多,终年香火不绝。/ 
最早的“药王殿”修建可上溯到1200年以前。 “药王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冷落了一段时间,传说当年孙思邈手植的一株银杏树(又称白果树)亦随之枯萎。“文革”结束后,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而早已枯萎的银杏树竟发新芽,重新长出一株秀美的银杏树来。周围百姓暗暗称奇,善男信女奔走相告,就在此重修“药王殿”,再增“弥勒佛殿”和“观音大士殿”,总称“东山禅院”。
东山禅院正殿牌匾设计、制作非常灵巧,独具匠心:正面观为“药王宝刹”;左面看为“霄灵绕瑞”;右面视为“云霓在望”。此乃一般寺庙罕见。禅院内很多人题词赋诗,山墙上比比皆是,可雅俗共赏。禅院珍藏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该禅院镇山之宝。禅院周围环境幽雅、茂林修竹。禅院选址也不错,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鸟。高居殿堂远眺,方圆数十里景观尽收眼底,身临绝顶我为峰!
由于山势陡峭,善男信女多年事已高,上山朝拜诸多不便,好事者又在山脚下修了一座规模更为宏大的“东山新殿”。
而老殿的庙祝对我们说:“若虔诚拜佛,应不畏辛劳上老殿,老殿灵验很多”。
吾等非善男信女,虔诚而言,似可不必。若从观光而论,正如唐诗所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殿老殿高下早已分明。
东山药王殿,史载已千年。
悬壶济世俗,杏林有仙缘。
百里谌名胜,不悔虚此行。

在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传,李世民登基当皇帝时,皇后生一怪病,四处求医皆不愈。神医孙思邈毛遂自荐,赶往大东山,寻得红仙草和灵芝,药到病除。李世民龙颜大悦,封孙公为“药王”,封大东山为“药王仙地”,遂成为后人求香赐福、免灾长寿和向往之地

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无从考证。
千年杏树旁,有个洞,据说是药王埋其中,但后来洞口被封

大东山位于隆回县中部偏西,属雪峰山脉的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202米,最低海拔565米,坡度在25°-45°之间,土壤以板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450毫米,年无霜期250天,年平均相对温度83%,林场境内森林茂盛,物种多样,据考察有木本植物30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柏乐树等20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麂、锦鸡、金鸡、猫头鹰、穿山甲、娃娃鱼、五步蛇等二十余种。

隆回大东山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与的重视。2015年开始凡大型香会,有交警来值勤疏导交通;2015.6.28成功举办了隆回大东山自行车邀请赛。

株州航协也在这设立了大东山滑翔基地,现在每逢节假日有很多来自长株潭的人在滑翔,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

因为很多原因,这个贴没能坚持下来,请大家原谅!
我在天涯有另外一个贴《隆回大东山》。
我现在也有在做【隆回大东山】公众号,如果您有兴趣,请您关注我们!

昨天晚上十二点,
偶尔发现
花了三天时间拍摄照片的文章,
就这样被你们剽窃了。[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抓狂]
有的甚至还抹了我的水印[难过][难过][难过]
这就是各大平台之乱象。
四个月前,你们剽了我的,比我还牛叉[难过][难过]
这次发现剽窃《隆回丁山到洞口公路》有:隆回生活、锦绣隆回、隆回人网(他们还直接抹了我的水印)。。。

重磅好消息:丁山到洞口公路开始放线、测量、征收土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