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服务
某顶尖军工企业拒绝中国军火订单,最后终于破产
2017-11-03 22:48  浏览:243

俄罗斯媒体报道了生产伊尔-76运输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厂房相关照片。如图,和以前苏联其他顶尖军工企业一个下场,这个历史悠久的生产厂家因为经营不善等问题破产。广大的厂房破旧不堪,不少没有完工的飞机机身和零部件到处都是,甚至有中国羡慕不已的伊尔-76运输机也被放弃。

不少人心目中,位于乌克兰安东诺夫才是苏联最大的重型运输机制造厂。不过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苏联时期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的规模远比安东诺夫大,生产的重型运输机数量也远超安东诺夫。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架量产型伊尔-76运输机于1973年5月首飞,在生产了大约170架伊尔-76M/T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开始转产加强机翼结构以及换装新发动机的伊尔-76MD和伊尔-76TD。

到1991年,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生产了超过700架伊尔-76。苏联解体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虽然继续着生产伊尔-76,但不过因为零件供应问题,产量开始下降,等到1995年时工厂的生产工作被迫中止,只能用剩余的零件拼凑出一架伊尔-76,到那时为止,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总共生产了944架伊尔-76,里头包含了52架伊尔-78加油机以及30架A-50/EI预警机的机体。然后为了维持生计,工厂只能靠生产伊尔-114客机勉强运营,不过出于研发进度慢还有订单不足的原因,伊尔-114仅生产20架就被迫中止。

不过,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和中国还有一段故事。2005年,中国向俄罗斯采购了34架伊尔-76MD运输机以及4架伊尔-78MK空中加油机,总价值高达10到15亿美元,预计在2012年交付完成。不过确定合同后,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却无法恢复生产伊尔-76的能力,而且因为时代变化,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然后工厂声称按照合同价格生产伊尔-76会让工厂亏损4亿美元,拒绝签署生产合同。导致俄罗斯选择把订金用于伊尔-76运输机的生产线搬迁以及复产工作,然而导致的结果就是生产进度遥遥无期了,中国只能选择采购D-30发动机。一直等到运-20运输机横空出世,才摆脱受制于人的困扰。而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也错过了一次重生机会,彻底走向了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