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再度成立合资公司打造新能源车,再次印证了新能源合资潮来势汹汹,业界的担忧也随之而生。" 对于国外整车企业在华已有两家合资企业基础上成立新的新能源整车合资企业这件事我个人非常反对,相关部门欠考虑了。" 近日,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主任、原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主任王秉刚在出席一场电池产业峰会时如是公开表态。
实际上,新能源专家对合资公司带来的担忧并非不无道理。过去,在政策与补贴牵着鼻子走并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逐渐崛起,也对消费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教育,好不容易新能源车似乎要步入正轨,实现市场化,合资潮却出现了,新能源市场的平衡被打破似乎在所难免。
" 花式 " 合资迭起
先是福特宣布牵手众泰,再有雷诺日产联盟搭上 " 东风 ",最近这股针对新能源车的合资潮,几乎是集中爆发。同样在本月,已与吉利联姻的沃尔沃,日前也与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乍一看似乎 " 多此一举 ",但实际上当时双方给出了一个不被很多人谈起的信号,就是除了共享平台与发动机技术外,双方还将共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对此,沃尔沃汽车总裁、CEO 汉肯 · 塞缪尔森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很高兴能与吉利达成新的技术合作协议,这给沃尔沃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开发带来巨大帮助。" 此前,沃尔沃曾宣布 2019 年起新推出的车型将都是新能源车。这一信号结合起来,也不得不让人佩服沃尔沃在新能源布局上的深思熟虑。
显然,合资公司的一大作用,就是为电动车研发生产销售作准备,除了公司内部协同更为高效,合资车企也为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电动化之路扫清许多政策障碍,同时拥有更宽广的市场渠道。今年 6 月份,大众与江淮获批成立专门生产新能源车的公司,而戴姆勒也与北汽签署协议,共同生产新能源车及配套电池,这也被认为是后来者的仿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