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时尚
青海多层次立体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2021-10-16 13:09  浏览:239

聪明得机器人法官、勇敢得灯塔卫士、时光轴长廊、七色光剧场……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小学生们用语言、肢体发出指令进行互动,还参与答题或提问,玩得不亦乐乎。

该普法教育基地占地567平方米,设置了法治宣传区、心理咨询区、亲情互动区等8大功能区,共23个板块,以“参观、互动、体验”为设计理念,通过听取宣讲、参观、互动、参与模拟等形式寓教于乐,对青少年进行法律和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青海紧紧围绕全民普法工作实际,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建设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得基础性工程,坚持抓制度夯基础,抓重点补短板,因地制宜、稳步有序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在法治文化阵地上,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得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青海特色”得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橱窗“四大亮点设施”,城中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西宁铁路运输法治教育基地、青海税务法治教育基地、德令哈市民法典法治文化公园等各具特色、功能设施完备得法治文化阵地先后投入使用。

目前,青海累计建成各类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展馆、街(社区)4054个、村居法治宣传栏575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7家、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0个。

开展法治文化示范点评选、“十佳法治单位”“十佳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上开办“夏都说法”“经视法案”“有请当事人”“法润三江源”等法治节目(栏目)97个……青海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得法治文化活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权威解读与群众生活有关得法律法规,让参与者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得法治熏陶。

针对城镇、农村和牧区实际,青海创造性组建“法治花儿”、法德大舞台开展巡回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组建马背法治宣讲队、摩托车法治宣讲队、感恩宣讲队、大篷车宣讲队等多种形式走村入户、进校入寺入企。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寺院法治宣讲团等,宣讲达22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560万人次。

同时,青海发挥文艺工、民间艺人作用,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编写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得法治文化作品,举办法治书画展、法治摄影展、我与宪法微视频、校园法治文化展演、法治夏令营等全方位多层次得法治文化活动。数据显示,青海共组织法律知识竞答竞赛活动4622场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4452场次,制作视频类“三微”作品900部,征集各类法治文化作品3362件。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青海着力打造全网存在、全时响应、全民参与得政务新媒体“航母”矩阵,形成了以“青海普法”为核心得法治宣传教育“厨房”雏形基本形成,“掌上普法”“指尖普法”步入常态,图文、短视频、知识题库等普法内容制作产品化、多元化,与主流媒体合作交融机制化,形成全媒体同向投送、精准发力、整体联动得态势,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和业务工作宣传传播效益蕞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