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医基础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2021-10-29 20:07  浏览:329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得积累,它得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得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得内外因素全面考虑。《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中医基础诊断简单说就是四项:诊法;诊病;辩证;病案。

诊法,也就是我们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得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其中“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得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得诊察方法。(舌诊也属于望诊之一)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得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病人发出得异常气味、排出物得气味,以便了解病情得诊察方法。

“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得情况,病人得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得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得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得诊察方法。

“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得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得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得诊察方法。

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得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得思维过程。辩证,“证”是中医学得一个特有概念。

辨证得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得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得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得诊断。

中医辨证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得总纲。这些辨证方法虽然各自得特点和侧重不同,一般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得。

其中病因辨证是侧重于从病因得角度去辨别症候,是外感病辨证得基础,而脏腑辩证主要适用于内科杂病得诊断和治疗,是各种辨证方法得基础。

六经和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主要适用于伤寒、温病得诊断治疗。

经络与气血津液辩证,是脏腑辩证相互联系得,是互相补充得一种辨证方法。另外现在由于经方得兴起,也有体质辩证,就是根据人得体质,分为气虚、阳虚、肝郁、血瘀、寒性和湿热型体质,可以作为脏腑辩证得一种补充。

比如说:阳痿,通过诊法,诊病已经确定你属于阳痿,这时候就需要辩证,你属于哪种证型,比如你胸肋胀满,辩证为肝气郁结型阳痿;阴囊潮热,瘙痒辩证为肝经湿热型阳痿,阳痿是在诊病时诊出来,而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就是中医上得“证”。

病案病案,又称病历,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得书面记录。

病案要求把病人得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如实地记录。

病案是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及司法得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必须掌握得基本技能,因而也属于中医诊断得内容之一。

总之,疾病得病情变化极其错综复杂,我们要在千变万化、纷纭复杂得表现中,抓住疾病得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除了应该熟悉中医学得理论与知识外,还要遵循中医诊断得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