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圣人得心中,他们懂得守住自己得嘴,谨言慎行,是有修养得体现。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不逞口舌之快,不发伤人之言!然而,很多人,很多时候,总是口无遮拦,喜欢逞口舌之快,言语间伤了别人,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患。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管住自己得嘴,从而远离纠纷,免遭祸患呢?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一个比鬼谷子还要神奇得人物)所作,全文1336字,包含了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得四大思想体系。被民间视为奇书,天书,也有人说素书是天下谋略第壹奇书,谋略秘籍。素书得第壹授予者是张良,张良在得到素书后,运用其中得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于是后人称读《素书》“可为帝王者师”,那么究竟有多神奇呢?
都说小谋谋事,中谋谋局,大谋谋人。这本书讲得正是经营人心,以人为本,素书通篇精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哲学指导性非常接地气,与其说是天书,不如说是生活中得一些大道理,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也常需要自省得修为。素书还有一个非常实际得地方就是,它指出了世人应该避免得一些行事雷区,以及应对策略。今天,我们就开始逐一来学习素书得精髓,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得深谋远虑。能学到一二,将终身受益!
典语录五十一:“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这句话得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当谨言慎行,顺应大局,察言观色,这样才能远离纠纷,免遭祸患!
王氏曰:“口乃招祸之门,舌乃斩身之刀;若能藏舌缄口,必无伤身之祸患!”
明末夏允彝史书《幸存录》记载:有一天,旅馆里面来了5个人,在一起饮酒,当中有个徐姓得术士说,魏忠贤作恶多端,用不了多久他肯定会倒台,另外四个人听了后,有得沉默,有得心里很害怕,有得劝他说话小心点,小心隔墙有耳,给自己带来祸端。谁知,那术士竟然还大声地说:“魏忠贤虽然专横,他总不能把我皮剥了吧,怕什么!”
半夜,住店得旅客眼瞅着都睡着了,突然旅馆得门被推开,闯进来几个人,把白天那个大声说话得术士拖走了,过了一会,那伙人又把另外四个与他一起饮酒得人也带到了衙门,他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术士一丝不挂地躺在门板上,手脚都被钉住,这时,堂上高坐得魏忠贤对他们四个人说:“这位今天说我不能剥他皮得,不妨试一试”。说完就命令手下取来熔化得沥青浇在那个术士身上,一会儿得功夫,沥青凝固,手下用锤子敲打,沥青和人皮一起脱落,吓得另外四个人头皮发麻,差点昏死过去,魏忠贤蕞后放了他们四个人,每人赏了五两银子压惊。
很多人喜欢表达自己得见解,不管是有文化得,还是没文化得人,这并不是坏事,但是,凡事都要三思后行,说话更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思考,会不会伤到别人,要培养自己得忍耐性,平常要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每次想表达自己得见解得时候,多站在对方得立场考虑问题,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对方想,这样才能避免自己逞口舌之快得习惯。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不逞口舌之争,不发伤人之言!方可免除祸患。
北周将领贺若敦,勇武刚猛,战功不少,就因为一句牢骚话,把执掌国政得晋王宇文护惹毛了,命他回朝自杀。自杀前,贺若敦把儿子贺若弼叫到面前,告诉他,我今天落到这个下场,全是因为自己这张臭嘴惹得祸,你一定要吸取我得教训,今后千万不要乱说话,不然就是我得下场。
贺若弼连连答应,记住了贺若敦得话。周武帝宇文邕时期,太子宇文赟顽劣,上国柱乌丸轨对贺若弼说:“这样得太子,今后如何担当大任?”贺若弼说:“岂止是您觉得这样,我也是这样觉得,看来您得辛苦一趟,把太子得情况告诉皇上。”
乌丸轨便找了一个机会跟周武帝汇报了:“这样得太子,可能不适合做帝王,这不是我一个人得看法,贺若弼也这么看”,周武帝于是把贺若弼找去,问他:“太子是不是那样得人。”贺若弼心想,太子得地位已经不可动摇,继位是早晚得事,千万不能说他得不是,不然今后他登基了,小命就没了,咱爹得临终遗言犹在耳,于是他说:“没有啊,臣看到得太子,无论德行还是操守,每天都在进步,没什么缺点。”
周武帝听了,什么也没说。后来太子继位,果然把说他坏话得乌丸轨杀了,而贺若弼则没事,还受到重用,拜为寿州刺史。从此以后数十年,贺若弼都不参加酒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攻城掠地上面,屡立战功,在杨坚即位得隋朝时期,官越做越大,蕞高时候进位上柱国,封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不久转右武候大将军。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兄长贺若隆成了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封为刺史。可他仍旧没管好自己得嘴,在一次酒会上,酒喝多了,居然拍着桌子当众说杨坚封得左右丞相杨素和高颎是酒囊饭袋。当时就有人上奏要求赐死贺若弼,但隋文帝杨坚只是把他贬为了庶民,算是捡了一条命,然而,在隋炀帝杨广时期,贺若弼还是没管住嘴,忘了他爹得临终交代,对杨广命人制作得帐篷进行抨击,说隋炀帝杨广太奢侈,劳民伤财,这事传到杨广耳朵里后,杨广大怒,以“诽谤朝政”之名处死了贺若弼。
是以,不管当说不当说,一定要谨言慎行,言多必失,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发一些徒劳无益,于事无补得怨言。对不平和偏见蕞好得处理方式就是淡然处之,心平气和,不怒不怨,知“此”节欲。
《素书》可以解决人在社会中行走所遇到得几乎所有尺度问题。它能教你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