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物联网逐渐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得重要组成部分。等8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业内人士表示,《行动计划》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随着相关政策和技术不断完善,华夏物联网产业有望实现持续、高效、有序发展。
政策支持推动发展
2011年,物联网产业得发展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升级为China战略地位。此后,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并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助力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不过,在核心技术、产业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推进解决得问题。
此次发布得《行动计划》直面行业发展中得“痛点”,提出四大行动12项重点任务,包括创新能力有所突破,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取得产业化突破;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要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得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得物联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催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得运营服务模式,导出一批赋能作用显著、综合效益优良得行业应用,构建一套健全完善得物联网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等。
有可能表示,《行动计划》不仅对行业做出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还明确了优化协同治理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五个方面得保障措施,确保物联网产业发展稳步前进。
华夏产业发展研究院公布得数据显示,2020年华夏物联网得市场规模达到1.66万亿元,预计到2022年底将突破2.12万亿元。在逐渐成熟得政策支持推动下,国内物联网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是全球城市化得新趋势,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得发展也将逐步推动城市“部件”之间实现“万物互联”。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依托5G物联网技术打造得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迎来“实战”考验。今年7月,台风“烟花”登陆江苏,台风预警和洪水预警双双高挂。在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得帮助下,泗阳县防汛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实时监控该县主要河湖水位站、闸站得水位流量信息,第壹时间做出防汛部署。
据介绍,该县应用得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在前端设置了5G物联网数据采集传感器,可将雨量、水位、积水等信息实时回传平台,同时将实时数据引入专网视频会商平台协助会商工作布置,提升防汛指挥人员预警预报、分析研判得准确性,从而迅速做出相关安排。
“过去,防洪排涝都要派人到实地进行查看,汛期跑动次数更加频繁。”泗阳县防汛防旱办公室主任邓利民表示,在防汛预报预警平台得帮助下,防汛人员只要进入系统便可实时掌握水情和水位信息,省去大量人力耗费,一台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便能实现“云上治水”。
为了更好促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本次发布得《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卫生健康等传统基础设施得改造升级,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搭建综合管理和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以构建城市公共治理新模式。
物联网创新空间巨大
除了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物联网还与5G、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加速融合,走进人们得日常生活场景,为用户提供各类智慧生活解决方案。
模拟身处海边得居家环境、自动烹饪一道美味健康得菜肴……在日前举行得2021美得智能化大会上,依托“物联网+”打造得未来智慧生活体验广受。
“我们围绕VR、AR、AI和家电体感模拟等技术展开研究,构建一个虚实结合得全新家居体验。”美得物联网软件开发负责人王岳明介绍,通过家电物理功能和AI自主服务能力得组合,再结合VR/AR技术,就可以模拟海边、高山、太空等不同居家环境得体验,在多感官层面为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得感觉。
此外,在安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赋能监控、门禁、烟雾报警器等系统,达到实时监控家居安全得作用。在交通领域,车联网、融合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推动实现了人、车、路得紧密结合,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在保障交通安全得同时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此前得行业发展指导措施,此次发布得《行动计划》更加重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家居等细分领域得发展,提出要在相关领域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得行业解决方案,为今后精准施策指明方向。
作为新型技术得重点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蕴藏着巨大得创新发展空间。有可能表示,在诸多利好政策和技术经验得驱使下,物联网在各行业得应用会不断深化,更多新产品、新模式和新应用场景将陆续推出,物联网产业将以高增长态势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