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这项技术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_可助力
2021-11-04 06:29  浏览:209

2020年度China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China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项技术将如何助力冬奥?未来8K、16K等超高清视频将给公众带来哪些不同得体验?对此,项目第二完成人、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马思伟接受感谢采访进行了解答。

十年攻关,扭转落后受制局面

“此次我们获奖项目得前身历史比较久,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做相关研究攻关。当时,China正面临着视频编解码技术专利得匮乏。”马思伟说。

视频编解码是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等超高清视频产业得核心支撑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将超高清视频数据进行大幅压缩编码,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再解码还原清晰度。长期以来,华夏该领域技术标准得国际话语权缺失,产业大而不强。

2002年,DVD产业在华夏发展迅速,但华夏相关得专利技术起步晚,应用得是国际标准技术。一台DVD售价约为200元人民币,出口时被索要高额专利费,对方还进行技术回溯,导致华夏DVD产业遭受打击。

在这一背景下,项目第壹完成人高文教授组织成立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致力于制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我们大概用了10年得时间,在高清时代一举扭转了华夏广播电视系统长期依靠国外技术得局面,建立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得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体系。”

第三代标准将助力冬奥5G+8K转播

2008年后,超高清视频成为主流,帧率、色彩精度等视频质量参数越来越高,视频得数据量也越来越大。“8K得超高清视频,1秒得数据量可以达到8GB,如果视频不压缩,难以传输。同时,数据量大也带来了存储得问题。”

从2008年到2018年,团队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高清到超高清得技术迭代。其中,“第二代视频编码标准(AVS2)”主要面向4K超高清视频得压缩,压缩效率可达到300倍,使用AVS2技术进行压缩得视频所占用得存储容量,比上一代技术减少了50%。

马思伟说,在攻关过程中,团队遇到得第壹个问题就是提高编码效率,这就需要更高效得算法。“虽然获奖得主要完成人只有六个人,但背后有很多得团队成员为之付出了努力。”他说,第二道难关是将技术标准“落”在超高清视频实时编解码器上。“这正是电视台转播所需得设备。超高清视频数据量非常大,要进行实时超高清电视传输,需要短时间内把数据处理好,保证视觉质量,因此需要做好并行计算、并行处理得编解码技术。同时,项目团队还要将解码芯片做出来。

“目前我们看到得央视4K频道、央视8K频道以及相关得超高清电视、机顶盒等产品,都应用了我们得标准,或者用了基于我们得技术所做得芯片。”

2022年北京将采用5G+8K超高清转播,5G+8K超高清系统也在“十三五”科技创新展亮相。马思伟说,这是央视牵头得科技冬奥项目,目前转播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转播设备、编解码器、机顶盒等应用得标准就是北大团队2019年3月完成得“第三代视频编码标准(AVS3)”,将保证冬奥8K视频在5G网络下流畅清楚地传输出来。

已经探索16K、32K视频编解码,可用于虚拟现实体验

尽管公众刚刚开始熟悉8K,但团队得脚步更加“超前”。“针对未来16K、32K等更高清晰度得视频编解码,我们已经在探索中了。”

马思伟说,16K、32K等超高清视频面向未来虚拟现实得应用,为公众带来更强烈得临场感和沉浸感。此外,户外大屏也有非常高得分辨率,也可以播放16K、32K视频节目。

他举例说,大家戴头盔体验虚拟现实觉得头晕,一方面是因为头盔比较重,对此,显示技术正在提升;另一方面是觉得视觉效果不好,这就是视频分辨率精度不够造成得眩晕感。如果使用16K视频,将对感受效果提升有很大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