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大事评丨韩系车为何在为什么市场遭遇“寒冬”?
2021-11-13 14:55  浏览:202

段思瑶 孙磊

资料图

蕞近,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被传将退股东风悦达起亚。在此之前,另一韩系品牌北京现代已经将第壹工厂出售给理想汽车,第二工厂也被传处于待售状态,而其重庆工厂又疑似处于停产状态。

两大韩系品牌深陷舆论漩涡背后,是其在华夏市场得尴尬表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韩系车在华夏得市场份额仅为2.5%,处于近6年来得低位。根据中汽协数据,2016~2020年,韩系车在华夏得市场份额依次为7.35%、4.63%、4.98%、4.7%和3.8%。

通过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发现韩系车得市场份额是在2017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这一年,东风悦达起亚得不错下滑至35.95万辆,与2016年同期65万辆得销售业绩相比,几近腰斩。北京现代情况也不乐观,2017年总不错为82万辆,同比下降近30%,跌出年销百万辆得阵营。

事实上,在韩系车“水逆”得2017年,华夏汽车市场开始发生变化。同样主打性价比得自主车企抓住华夏汽车市场在消费升级下得时机,一方面在SUV市场迅速推出多款新品;另一方面,以吉利领克、长城魏牌为代表得自主高端品牌相继诞生,并发布可以吗量产车型,荣威、广汽也在通过推出高端车型不断上攻。

而在这一时期,韩系品牌仍在主打性价比优势,主攻中低端车型市场。如,北京现代推出起售价4.99万元得瑞纳,这一价格比很多自主品牌车型还要低,对韩系车品牌力得提升并无助力。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韩系车在华夏市场得“失速”归咎于韩系车企对华夏市场得不重视,车型和技术导入不及时等诸多因素。但在笔者看来,近年不管是东风悦达起亚还是北京现代在“复兴”计划下,推出新车得速度并不慢。例如,北京现代相继推出了菲斯塔、昂希诺、新胜达、第十代索纳塔等车型,并将捷尼赛思品牌重新引入华夏市场。但是,在品牌理念得诠释上,韩系车企得声音则越来越弱。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快速发展下,韩系车并未跟上节奏。目前,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旗下在售得新能源车型均是油改电产品,虽然现代电动车品牌IONIQ(艾尼氪)也确定将引入华夏市场,但IonIQ 5和起亚EV6蕞快也要于2022年在华夏落地投产。

在品牌发展方面,此前韩系车在华夏市场受欢迎,一部分是受“韩流”文化影响,而随着“韩流”变成“寒流”,再到如今“国潮”文化得兴起,国内消费者对韩系车得品牌认同感则在逐步降低,共情点越来越少。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中,“国潮”搜索热度上升了528%。尤其是作为当前汽车消费群体得90后,已经成为追逐“国潮”得主力军。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得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45.6%,同比增长了8个百分点。

面对不断变化得市场消费特点,韩系车企能否迅速调整战略,适应市场发展,考验着韩系车企高管得智慧。以电动车市场为例,如果韩系车企不尽快拿出加速多元化平台和车型导入等措施来适应华夏消费者得市场需求,那么韩系车企将很可能为自己埋下另一个“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