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
不良资产处置有利于引导信贷资金“脱虚向实”
2017-12-09 11:25  浏览:243

针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央行网站今日刊文称,报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中肯的。此外,央行也注意到,报告中还存在少数我方不完全认同的表述和观点。

央行认为,关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来,包括国企在内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许多地方债务也对应未来有现金收益的资产,不良贷款率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也就是说,银行不良贷款不仅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并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的银行不良贷款提出了意见和想法。虽然这些意见和想法与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还是要更加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有效地处置好已经出现的不良贷款。

众所周知,对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大力度的处置,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正是这一轮不良贷款的处置,不仅让银行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也为银行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近十年时间里,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总量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轮发展里,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是此轮经济发展留下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而且,由于这一问题的出现,也让经济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资金运行效率明显下降、企业运行困难的矛盾。所以,如何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就成了经济工作最大的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