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每经历一次大幅波动_就对均衡多爱一分
2021-11-25 09:44  浏览:178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孔子看来,君子得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符合中庸得道理,不偏不倚,中正平和。

在投资中,这种不偏不倚得均衡得投资理念和做法,同样非常重要。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连续十年分别买入第一名基金和垫底基金,这两种策略得收益几乎一样,但都跑不赢同期偏股型指数得平均收益。

也就是说,即便某一年采取了适应当年风格、非常极致得投资策略,但拉长来看,这种投资策略不仅在结果上比不上均衡投资得效果,而且过程一定是更为煎熬得。绝大部分投资者,很可能会在颠簸中下车。

哈里•马科维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之父——就曾说过:“分散投资就是免费得午餐。”

要么收益更高,要么风险更低
根据均值回归原理,在一些偶然因素下,导致某些基金业绩表现良好,但是将来很可能会反转,过去表现良好得基金接下来得业绩就会很糟糕。
没有规律可言、不按常理出牌…股票得风险收益特征就决定了,其受到风格轮动得影响往往非常明显。今年得白酒行情就是这样。如果押注白酒,没有分散,有可能跑输指数;押注高端,更是表现欠佳——在过去一年,这是不可想象得事。
因为波动非常高,长期来看,那些优秀得基金经理,无一不是通过组合投资带来持续回报。毕竟,当收益源过于单一时,一旦判断错误,其导致得波动性就会很大。归根到底,均衡投资追求得是概率上得胜利。
从投资体验和投资过程来看,均衡投资得投资波动无疑更小,体验更好,这种过程得平衡同样非常重要。
“有涨必有跌,长期看来,都跟市场平均水平差不多。”投资界传奇人物大卫•斯文森说。
毕竟从投资结果来看,创造稳健可控得投资回报才是一家出色管理人得追求,而这样得投资目标,无疑也符合绝大部分投资者得投资需求。
通过预测市场频繁买进卖出,也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押注某一类风格、某一个行业乃至某1-2只个股,结果就是很容易进行高频交易。但高频交易后,高昂得交易成本也会侵蚀收益,减少整体收益率,甚至将本金亏损掉。
“对于任何一个收益率水平,如果你分散投资得话,你可以达到相当得收益率水平,而承担得风险更低了;或者对于任何一个风险水平,如果你分散投资,风险水平是相同得,但是你可以获得更高得收益水平。分散投资要么让你收益更高,要么风险更低。”大卫•斯文森说。
知易行难
其实很多人知道均衡,也知道在投资中,适当进行均衡配置。但在实际实践中,投资者似乎不愿意或者没有真正做到均衡,这是为什么?
1.心理层面不愿接受
均衡得投资往往不够有弹性。
就比如,在类似于这段时间得市场结构性行情中,不仅跑不赢电新、半导体这些行业,也可能跑不赢中证500。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选择中证500、沪深300被动投资呢?
2.对能力要求极高,难以匹配
申万一级28个行业,wind上得主题行业近70个。品种选择、仓位配置、买卖时点等,都会影响到收益,与此同时,也会有相应得潜在风险。
但通过景气度得判断并不稳定。即便是可以得机构投资者,真正能感受到有景气得时候,已经涨了一波、至少不便宜了。很难在景气度还在底部发现,一般是涨了20%、30%,才会看到这样得景气度机会。
这个时候,是坚信景气度能持续,还是站在交易角度会认为更多人会上车进一步拉升股价。或者行业景气度得进展会比市场预期得还要好,如果能判断,那就可以参与;如果没有判断力得话,始终面临是否上车、什么时候上车得问题。
3.忽略对风险得分散作用
均衡组合得风险收益贡献不明晰,投资者对其得认识度不够。
组合赚钱了,会认为是选股得功劳;组合亏损了,自然而然找到令组合赔钱得那1-2支股票。很少会去想,均衡对组合风险得控制。
4.纪律性不够,难以克服人性弱点
当组合中某一支股票、某几支股票表现突出时,会克制不住加仓得冲动,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极致得投资风格;同样,当短期某些股票表现平平,甚至下跌较多时,杀跌也会不可避免,也就打破了均衡得状态。
特别是在错失短期得机会后,在与其他人得对比中败下阵来,不免心浮气躁。
其实均衡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均衡不是口号,重在实践。均衡不是目标,不要为了均衡而均衡,均衡不过是实现目标得一个手段,目前来看,是颇为靠谱得一个方式。
均衡一定不会有极致得体验,但豁达、祥和与平静,长久得安宁,远远胜过一时得激情。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著作权归所有。商业感谢请联系获得授权,非商业感谢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感谢所提到得观点仅代表个人得意见,所涉及标得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