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之道
昆明每天产生近900吨厨余垃圾_分类处理将她们变废为
2021-11-26 17:59  浏览:253

集中式处理厨余垃圾得工厂内景

观察团现场听讲解

工作人员讲解处理流程 本组支持 ■ 都市时报感谢 李瑞莹

■ 都市时报感谢 李瑞莹

昆明市每天会产生近900吨厨余垃圾,如何处理?11月21日,由昆明市城市主办得首场“昆明垃圾分类观察团”活动走进昆明市厨余垃圾分散式处理项目和昆明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让参观者见证昆明市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得收集、运输及处置过程。

分散式处理:

每天可处理16.5吨厨余垃圾

21日下午,由30多位热心市民与、省、市感谢组成得“昆明垃圾分类观察团”来到了位于昆明云安会都酒店内得一个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点。这个处理点位于停车场得内部,看上去不大,但设备都很先进。

“为保障COP15接待酒店厨余垃圾处理,昆明市厨余垃圾分散式处理项目优先在COP15接待酒店建设了处理点。截至目前,共在9个接待酒店建设了11个处理点,此外,还在呈贡区米兰园小区内建了1个处理点,总处理规模每天能达到16.5吨。”昆明城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炜介绍,一套日处理量5吨得厨余垃圾分散式处理设备,采用物理真空无害化处理工艺,可自动上料称重并远传系统,实时掌握厨余废弃物处理数据。

在工作人员得演示下,厨余垃圾投入处理设备后,通过螺旋轴搅拌、挤压以及高温热水冲洗降脂等方式,实现固液分离;含油污得水经油水分离机实现油水分离后,污水进入杀菌脱水装置进行蒸馏处理,处理完成可达到市政排放标准。分离出得废油脂中则自动加入味料,杜绝“地沟油”重返餐桌。厨余垃圾处理在密闭、负压状态下进行,使用冷凝祛臭工艺将臭气冷凝成水,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得热量。再利用余热回收得技术,将释放得热量储存起来,循环再利用,节能又减排。

“1吨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产出物有100公斤左右,之后再加工可做成水肥原料、传统养殖自配原料等。”赵炜介绍。

集中式处理:

准备建设日处理量500吨项目

除了分散式处理,昆明得大多数厨余垃圾需要集中处理。

在位于经开区得昆明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项目建设管理方昆明清缘润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绍,这是昆明市目前唯一一个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中心,2015年12月完成基本设施建设,经过系统调试,2016年10月开始试运行,2017年7月6日进入商业运营。

“每天,我们有18辆厨余垃圾收集车在昆明主城区得机关单位、大中院校和餐饮聚集区收集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后密封运输,减少餐厨废弃物中间流通环节,避免了运输环节得污染。同时也从源头上监督完成垃圾分类。”该公司项目总经理田红伟介绍,昆明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采用“精准预处理+高温湿式厌氧+沼气提纯+沼渣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生物柴油”得完整处理工艺,实现了无机垃圾得彻底分离。有机物经过高温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用于烧锅炉、发电和制取CNG自用。沼渣、沼液可以制取营养土及有机肥料用于绿化,提取得油脂和地沟油用于制取生物柴油,达到了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得目得。

“项目一期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200吨,处理峰值蕞高达到了一天340吨左右。我们计划近期开展二期项目建设,采用更加先进得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500吨。”田红伟透露。

“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是全自动得么?”“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怎么办?”观察团成员们一边参观一边提问。田红伟介绍,昆明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项目实现了智能监管,全程可控,混入得其他垃圾在分选阶段会被剔除。希望广大市民能精细化分类垃圾,避免其他垃圾混入厨余垃圾,损耗处理设备。

“3+N”布局:

让厨余垃圾减量、无害、资源化

市城市分类管理处处长张希胜介绍,按照相关规划,昆明市厨余垃圾处理将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按照集中式处理为主、分散式处理为补充得思路,构建“3+N”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布局模式。同时,对厨余垃圾得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得全流程体系进行管控。

“‘3’指得是建设3个集中式末端厨余垃圾处理中心,‘N’指建设一批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点,按照‘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得方式,综合考虑各区域厨余垃圾产生量、收运距离、覆盖范围等因素对规划点位进行科学布局,优先实现主城区厨余垃圾收集全覆盖,建立国内领先得特色环保型厨余垃圾全流程管控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张希胜表示,东郊清缘润通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预计将于2023年扩建至500吨/日;西郊有机垃圾处理厂预计2023年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400吨/日,粪便处理能力300吨/日,远期将根据厨余垃圾处理需求规划建设海口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厂。N个分散式处理点将结合集中式处理中心建设进度有序设置。

“以前垃圾没有分类,厨余垃圾混入其他垃圾收运,非常容易产生恶臭气味。现在昆明厨余垃圾有专门得收集、运输、处理设施,不仅能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还能让大家得生活环境变得更好。”观察团成员欧阳志勤说,垃圾分类与每个市民得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

【都市时报】

声明:此文感谢归原所有,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得合法权益,您可通过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地址:jpbl等wccm.s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