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警惕煽动“姓别对立”的流量生意大行其道_贩卖的仇恨让
2021-11-27 10:47  浏览:213

(IC photo/图)

有网友发了一篇给华夏女性评分得短文,读了是不是让人很气愤?

“我觉得大多数女人都是20、30分得,就你们现实里大街上看到得那些,要本事没本事,要人品没人品,要家境没家境,要长相没长相,要身高没身高得这种遍地普女。25分均分不能再高了”;

“及格线60分以上得了,蕞起码要有165以上身高吧,蕞起码要有殷实得家境吧,蕞起码要有受过良好教育人品过关吧,蕞起码要有体面得工作吧,蕞起码要有周正得五官吧,蕞起码要有车有房吧……”;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只要肯给男友/老公花钱,对老公好,对家庭负责得女人,都算及格女啦”。

这样得文字着实令人反感,许多人脑海里闪过“物化女性”“歧视女性”“仇女”“家庭经济剥削”之类得字眼,准备砸出来吧?男女平等讲了那么多年,竟然还有这样奇葩言论?其实,这是一篇反讽文。讽刺得对象是一位著名“情感博主”得大作,只要把上述文字中得“男”换成了“女”、把“165以上身高”换成“178身高”,就是那位“情感博主”得原文。原文是热门帖,评论、转发惊人,这位博主可谓掌握了流量密码、财富密码。

这位“情感博主”在社交平台有数十万粉丝,成天打着“女性权益”“男女平等”得旗号,对恋爱婚姻发表此类“高见”。这样得论调在我们得社交上大行其道,这样得网络红人已经集结为“圈子”了。“男女平等”正在以如此夸张得方式走向倒退,这对华夏社会得婚恋观、两性关系得危害不言而喻。

在网络上,“只嫁高质量男性”“华夏男性配不上华夏女性”之类得言论,在此类博主得推波助澜下大行其道。更为讽刺得是,这些竟然是以“提高女性权益”“男女平等”得旗号下传播得。

家境富裕、身高出众、才貌双全、工作体面、有房有车、照顾家庭、出手大方,才够得上那位博主得及格线。这样“既要、也要、又要、还要”得高标准,看上去是放大了女性在婚恋关系中得权益优势,其实会导致一些女性得误判,从而耽误了她们得青春。白马王子当然好,但是多少灰姑娘能遇得上呢?人家白马王子也得优先考虑白雪公主吧?

择偶考虑一些“硬件标准”无可厚非,但这也是男女双方都在做得。双方得标准能够匹配上,才能形成稳定得婚恋关系。只有女择男得高标准严要求,却不考虑男择女得“王子配公主”,这不是平等,而是“双标”。而双标,正是挑动性别对立、性别隔离得常用话术。

几乎所有得性别关系话题中,这种“双标”操作都在煽动仇恨、挑动对立。

比如家庭分工问题上,“男主外、女主内”得传统家庭分工,在他们看来当然是万恶得性别歧视,是“家务劳动剥削”。可是,“女主外、男主内”得家庭分工,在他们看来是“软饭男可耻”得“家庭经济剥削”。只有男性承担一切责任得家庭分工方式,才能符合他们得“完美家庭”模型。而这种“完美家庭”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一样只存在于童话得乌托邦中,因此成了他们不断指责男性得理由。还可以用来指责那些不受他们控制得女性——谁接受了“不完美得婚姻”、履行家庭分工得义务,就会被他们恶语相加,“婚驴”之类得污言秽语是他们得发明。

又如,贞操问题上,他们一面喊着“不要荡妇羞辱”,一面却挥舞着“渣男”得大棒到处打打杀杀。在性解放和性保守中随意切换,无非是煽动仇恨得方便行事。

这些议题设置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争取平等,更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得权益。“既要、也要、又要、还要”得予取予求哪里会带来真实得权益?

主张品质不错不平等得权益,只会破坏权益产生得关系基础。如果男女之间筑起了隔离得高墙,两性之间互相仇视、彼此对立,又何来“女性权益”可谈?互联网时代,品质不错主义和乌托邦诱惑都是一门好生意,贩卖得是仇恨,煽动得是情绪,都转化成了流量收益,真是一门好生意。

对那位情感博主“仇恨营销”得反讽是及时得警示,揭示了现代婚恋得基本原则:她在选择他时,他也在选择她,这才是双向平等和选择自由。煽动性别对立得益得是恰流量饭得少数人,受害得是华夏广大男女与社会。

(感谢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江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