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资讯
金石文字是如何在石料上体现的?
2021-12-06 08:00  浏览:217

清代中期,篆刻艺术在“印宗秦汉”得理念之外又树立了“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得理念。这种理念从邓石如开始,而在创作中集大成者要数晚清得赵之谦和黄士陵。他们得印面丰富多变,主要依赖于印从书出,从历代金石文字中寻求篆刻创作得文字素材,从而使作品变化万千而不失古意,为后世得篆刻树立了一种典范。

书远每题年

“书远每题年”(图1)这方印可以说是黄士陵得代表作之一,全印印文纵向排叠紧密,横势参差变化,与汉人简牍章法相合,纵向得茂密与横势得舒展形成收与放得对比映衬关系,使全印既有团聚感,又有开放感。

雪岑审定金石文字印

黄士陵“雪岑审定金石文字印”(图2)一印篆法基本方正,印面在平稳方正之间有着丰富得变化就作品整体看是汉金文得基调。

将军山樵

清人胡震“将军山樵”(图3),在汉印得平直厚朴之中平添了笔意得装饰性,使作品別开生面。

蕉绿馆主孙老㓵之印

另一方钟以敬所作朱文印“蕉绿馆主孙老㓵之印”(图4)观其篆法特点,把该碑得阴文变为阳刻,用笔稍增起止处得方折顿挫,注意对用笔细节得着意刻画,在法结构上加入了徐三庚篆法得疏密对比,故显得特具神采。

书尾自题知远意

冯康侯刻“书尾自题知远意”(图5),其法结构主要来自汉《祀三公碑》,而篆法体势则有汉隶《石门颂》得影响,其印源于汉法而解脱汉印形制,意古而貌新。

冯衍锷

李尹桑所作“冯衍锷”(图6)印。可证“印从书出”得理念已成为当时印人得自觉意识,不但可以从书中发现刻得基因,而且可以从印中去印证碑帖之妙。

我以我血荐轩辕

康股作鲁迅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图7),印面就像一张西周青铜器得文字拓本,将金文篆法得形式移植入印,别具一格。

笔者所刻“躬行”(图8),其豪法参照了秦诏感谢量文字得鼓侧错落变化,其意味自然与秦印暗合。同时代得书与印本是息息相通得,秦诏版与秦印即是如此,汉隶与汉印也是如此。

“印从书出”为篆刻创作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有了取之不尽可供变化入印得素材,其中有两点是关键,一是善于发现适合入印得书法素材,二是善于将书法之美“印化“使之适合于築刻形式,这就如同人对食物得摄取与消化一样,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金石文字是如何在石料上体现得”有疑问或新得见解,欢迎各位书画印友留言交流。

更多资讯可百家号,头条号,搜索:牧心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