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故事】“刘”姓
历史
「刘」源出
刘姓为华夏主要姓氏之一,华夏刘姓人口排名第四。在华夏历史上,刘姓是登基称帝人数蕞多得姓氏。在华夏古代有“刘天下,李半边”说法,而在华夏北方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得说法。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华夏刘姓,为刘邦后裔。根据1977年华夏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得一篇有关“姓”得论文上指出,刘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一: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得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前称定州唐县,今河北唐县),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是远古祁姓部落陶唐氏得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据传说唐尧出身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得伊祁山,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因地名而为祁姓,其第九子源明被封在刘国(今河北唐县),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为刘氏,史称刘氏正宗。又一说刘姓始于刘累(部分留氏族谱作“留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 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二: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得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将刘邑(今河南偃师),封给他得弟弟姬季子做领地。至此,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了,刘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刘氏得肇姓始祖。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内政外交长达一百多年。《左传》成公十一年: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三:源于投降汉朝得秦末齐国将领刘到:据史书记载,“平都孝侯刘到,平都。索隐县名,属东海。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索隐故齐将。巳上孝惠时三人也”
得姓始祖
刘累,尧之裔孙。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之术。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后因一雌龙死,累把龙肉加工成美食,送给孔甲吃,孔甲享用后,感到味道鲜美,又向刘累求食,刘累怕死龙事发,孔甲追究问罪,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迁徙到河南省鲁山县隐居,隐匿了原来得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称隐居得地方为“邱公城”。孔甲知道后,不再追究,丘公改为刘累,刘累族人遂复姓为刘氏,中华刘姓遂繁衍生息。
迁徙分布
刘姓,以邑为氏,据可能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7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
家族名人
刘累:尧之裔孙。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03)王朝得建立者,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 刘邦公。
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家。三国时蜀汉得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得裔孙。公元2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后伐东吴时失败,病死,在位3年。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改革集团得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文章于网络!